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8-02-02 06:00:00

新聞與悲情社會

分享:

最近朋友曾開玩笑說,「不看新聞反而讓我的人生快樂了」。對於執教新聞傳播多年的我來說,是多麼諷刺但又值得深思的一句話。暫且撇開學術界對於新聞報道內容與方式的學理探討,我們只要翻開報紙或打開電視,不難看到每天的「新聞」內容大多是災難多於平安,悲苦多於快樂,矛盾多於和諧、爭鬥多於和平。難怪「新聞」看多了,心情也沉悶許多。


不論「新聞」是否真實客觀的反映事件或現實社會,在每天的新聞報道中,除了新科技與知識、影歌星緋聞或可愛動物,可以讓閱聽眾勉為一笑外,越來越多的負面新聞讓人錯以為我們就是在這個崩壞的世界中爭鬥不休,掙扎求存。尤其在新聞報道的放大效果和跨媒體議題設定的交互作用下,閱聽眾的知情權不但被曲解,而且每天被迫沉浸在洗腦式的負面新聞之中,找不到希望與出路。
 

有人說新媒體的出現,為民意提供更大的公共空間參與審議式的民主進程,讓更多的人有話語權。但片斷式的互動與小眾傳播的社群媒體結構,讓新聞的內容和信息似乎變得更為主觀與武斷。尤其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相互引導下,某些社會爭議變得更為尖銳化與對立化,使社會更陷不安。


新聞當然不是作為歌功頌德,報喜不報憂的工具。但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與近年來過度負面的新聞內容與報道方式,是否仍有改善空間,包括增加正面新聞的篇幅與更深入的平衡報道,似乎值得我們省思。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