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19-05-14 12:45:00

學習心理學後 領悟的二三事

分享:

近日逛書店看見作家王迪詩新出的書《長大了才明白的二三事》,分享她的成長中對愛情、生活、交友、做人處世等領悟,很有共鳴,在這大專學期尾聲的五月,筆者也想總結一些從學習心理學中,領悟的二三事跟大家分享。

許多大眾心目中頗為有趣的心理學,跟學術研究的心理學,是有一段距離的,就像大眾在各種媒體接收的資訊影像一樣,很多事件的呈現都是經過剪裁及修飾,比現實更美好更豐富更神奇,因此有人會以為學心理學的人,可以輕易看透別人的內心世界。 唯學過心理學的人,便知可以看透別人的內心世界,絕不簡單,就如一個數學天材,也不是一看見一條數學難題,便能輕易知道答案,當中如何解答,需要思考合適的步驟,一步一步的去計算答案出來,而每一個人的先天及後天因素影響其某時某刻的思想情緒行為,都有無限的變項,是一條非常複雜的算題,不是隨便以外觀及交談幾句便能輕易看透。 大部份修讀心理學的人,在日常社交生活中,都不會長期啓動運算模式去分析別人,否則腦袋真的會累死!

而相反,又有人對心理學的知識應用充滿疑問,既然每個人的先天基因特質及後天成長經歷都變化萬千,令人難以準確掌握及預測某人某時某刻的思想情緒行為,那讀心理學又有何用?要回應這疑問,也許可以這樣說,人類對太空宇宙的探索認知至今也不過是初階,尚待發掘探索的仍然良多,但絕不代表現在已掌握的知識是沒法應用沒有貢獻的,鑽研太空宇宙讓我們更知道地球的特質,讓們能發射人造衛星並按著計算精準的軌道運行,並為人類的生活,如通訊帶來方便。 當代心理學強調以科學的方法去認知了解心理,自生理學家兼哲學家威廉 · 馮特(Wilhelm Wundt)1879年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University of Leipzig)設立第一個心理實驗研究室,至今百多年的歲月中,心理學要鑽研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共通點,無論我們身而為人有多獨一無二也好,我們的共同擁有的心理特質仍是凡多的,例如情緒(emotion),不論任何種族文化年齡,我們都有喜(happiness)、怒(anger)、悲(sadness)、懼(fear)、驚奇(surprise) 及厭惡(disgust)的基本情緒,表達這些情緒的面部表情亦一樣,快樂時會笑、悲傷時會流淚、憤怒時會皺眉,而誘發這些情緒的情景,亦有很多共通,別人對我們好,會感到快樂,被欺騙背叛,會悲憤莫名,由此更了解我們可以如何接受、應對及調節情緒而不讓情緒操控思想行為,因此,即使學過心理學也不能輕易看透某人的內心世界,但對於這些知識的日常應用,仍是廣闊和實在的。

Ad Block

近年香港的轉變,讓很多愛惜香港這個家的人搖頭嘆息,手執權力的人更落力破壞已是茍延殘喘的法治制度,不惜扭曲歷史去硬銷引渡協議安排包括大陸的《逃犯條例》修訂,令香港人失去司法獨立的保障及免於恐懼的自由,4月28 日民陣舉辦的「反送中」遊行,應是 2014年雨傘運動後最多香港人參與的一次,即使這樣,仍是有不少人會認為,遊行有用嗎?香港制度的崩壞仍是停不了吧?從當初誤以為心理學是一門輕易看透的某人的內心世界的有趣學科,到明白它的諸般限制跟日常應用,筆者的領悟的是,世上一切對真、善、美的追逐,如公義與平等,都是滿途荊棘又永無止盡的,但別輕蔑由此岸到比岸的每一少步,每一個看似不可能的夢想和社會進步,都從一群天真又永不放棄的人開始,每次遊行遇上那一群對香港仍然有心繼續努力的同途人,便知道“This city is not dying”。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