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0-05-25 12:30:00

疫情對癌症電療的深遠影響

分享:

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令醫療各個領域作出革命性的改變。疫情無情地揭露了現代醫療的弱點,暴露了人類對冠狀病毒的無知及懶理,雖然2003年經歷了SARS,卻沒有吸取教訓,沒有好好硏究治療冠狀病毒的藥物和預防疫苗,令今次新冠肺炎得逞,叫人百般無奈。筆者在之前的文章曾提到,疫情下癌症病人較一般人容易受感染,肺癌病人風險更高,特別是60歲或以上的肺癌病人,如不幸受感染有可能影響治療和成效。為減低病人在醫院受感染風險,筆者認為癌症治療有改革的空間,特別是電療。

癌症的電療一般採用正常分割(亦稱分次),即是需要進行很多次的電療,每次病人的腫瘤部位會接受2或1.8Gy(格雷-電療輻射量單位)的放射。按不同的癌症和病情,病人一般要進出醫院25至38次,每次逗留大概半至一小時多。

為了應對今次和將來可能出現的疫情,筆者認為應該大力研發和推廣大劑量少分割(亦稱低分次)電療,減少病人到院次數,減少受感染風險。目前,大劑量少分割的電療主要應用在部分轉移性及細小的腫瘤,主流的電療仍然是正常分割。大劑量少分割的電療未有廣泛應用,主要是臨床數據和經驗少,風險相對可能較高,特別是腫瘤周邊重要器官和組織的風險,需要多些放射生物學及醫學物理學研究數據及評估來支持,及需要分析不同癌症的適合性及腫瘤的放射生物學alpha/beta值。

其實腫瘤的alpha/beta值會直接影響到電療應如何分割才能得到最好的療效,但目前世界上對這方面的研究不多,現在較有數據支持可選擇大劑量少分割電療的癌症有前列腺癌、部分乳癌、部分肺癌、脂肪肉瘤及黑色素瘤等。至於應用到其他癌症方面,臨床研究、安全性評估及實踐都相當重要。

讓我舉一個大劑量少分割電療的臨床例子。熊老先生是前列腺癌患者,由於他行動不便,每次去醫院需要幾名兒女陪伴,而兒女們都要上班,當聽到要做38次電療的時候(正常分割電療的一般做法),即是差不多連續8星期、每個星期一至五都要去醫院做電療,他搖著頭,意思是不願意做。團隊於是考慮了大劑量少分割,並詳細解釋給病人和家屬,電療也可選擇做5至20次的不同方案,並分析每個方案的優缺點,病人笑言原來電療次數都可以講價!最後,他們選擇了20次電療的方案。

Ad Block

正常分割與少分割電療分別有多大?這個例子是38次和5次之比,是八周和一周之比。對癌症病人來說,這當然是一個喜訊,既方便又減低了在醫院受感染的風險。大劑量少分割電療應用在轉移性及細小腫瘤的成果相當顯著,只要業界共同努力研發和大膽嘗試更廣泛的應用,將來的癌症電療可能面貌全新,既可減少次數應對疫情,也可令癌症病人更輕鬆更樂意地接受電療。

作者為醫學物理學家陳作良

陳作良

陳作良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