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2-08-03 04:29:14
日報

破解口乾口苦的迷思

分享:
破解口乾口苦的迷思

臨床上不少患者都有口乾口苦的困擾,症狀不太影響日常生活,但提示了不少隱藏的身體問題。

口乾欲飲提示津液虧損,常見於陰虛、燥證或熱證,其中兼見口渴夜間加重、舌苔少等症狀為陰虛,治宜養陰生津,常用生地黃、麥冬等中藥;兼見鼻燥咽乾、皮膚乾燥等症狀為燥證,治宜潤燥生津,常用北沙參、麥冬、石斛等中藥。若飲可解渴為輕度傷津,一般多飲水即可;若飲不解渴為熱證未除,應先清熱以保津,常用天花粉、蘆根等中藥。口乾不欲飲提示濕困中焦,脾氣不升,津液不布,多兼見胸脘痞悶、納呆便溏、舌苔厚膩等症狀,治宜運脾化濕,常用蒼朮、佩蘭等中藥,需注意盲目地滋陰清熱可進一步傷及脾陽而加重症狀。若晨起口乾甚,應注意先處理鼾症。若兼見口臭、多食善飢、多飲多尿等,應警惕糖尿病。

口苦提示肝膽鬱熱,膽熱上蒸,多兼見急躁易怒、兩脅脹痛、脈弦數等症狀,常見於情志鬱結或有夜睡習慣的患者,治宜清肝利膽,盡量保持心情舒暢,並改變夜睡習慣。若口苦兼見寒熱往來,為邪在少陽,治宜和解少陽,方用小柴胡湯。若口苦兼見口臭,為胃有積食,腐熟上蒸,治宜消食和胃,常用麥芽、連翹等中藥。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臨床情況可更為複雜,進行任何食療前應先諮詢註冊中醫師的意見。

作者為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南區)註冊中醫師湯靄晴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