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9-03 12:30:00

骨折癒合,螺絲滑牙?

分享:
骨折癒合,螺絲滑牙?

阿強和阿華在同一間公司工作多年,自嘲是大企業內的螺絲,不可或缺,但早已做到「牙」,隨時都會被人取代。早前二人先後意外骨折:阿強的手指「篤魚蛋」骨折,須以兩支鋼針來固定;針頭外露,方便日後移除。阿華則「拗柴」導致足踝骨折,須植入鋼片和螺絲,日後不需移除。禍不單行的是,此時公司裁員,阿強不幸被炒,阿華則可留下。他們不禁慨嘆,自己的職場命運,竟然與金屬植入物之去留不謀而合。

當然,以上故事純屬虛構,但以下關於骨折癒合後,金屬植入物應否移除,卻是基於醫學實證。首先在骨折後,骨科醫生會選用哪種金屬植入物,視乎骨折的部位和嚴重程度,以及病人的年齡和身體狀況等因素某些植入物乃預設須移除,例如手指或腳趾骨折,並兒童手腕或手肘骨折上常克氏鋼針(K-wire)醫生通常會將鋼針頭露出皮膚外,方便骨折癒合後拔除。此外,某些植入物之用途乃暫時性,用來促進足踝韌帶聯合癒合之螺絲,會在術後兩個月移除,否則螺絲會在患肢負重後折斷。

另一方面,本來不會生銹、不必移除的金屬植入物,例如是鋼片、螺絲和髓內釘等若為病人帶來不適,或是出現併發症,便需要在骨折癒合後移除。最常見的例子,就是位於「皮包骨」部位的骨折,包括鎖骨、手肘鷹嘴突和腓骨遠端。假如再加上病人本身瘦削,以致植入的鋼片,即使已設計成十分纖薄,仍讓病人感覺其存在,甚至影響關節活動,則建議及早移除。其他須移除金屬植入物的情況,還包括植入物鬆脫、受感染或因金屬疲勞而斷裂等。

然而,撇除再做手術的二次風險外,移除植入物手術對病人和醫生來說,本身也是一種挑戰。病人方面,移除鋼片及螺絲後,會在骨骼遺下一些螺絲孔,通常身體需3至6個月,才達致骨骼重塑以填滿這些缺口。故此術後患肢須暫時限制負重,以防再次意外骨折。至於醫生方面,在手術過程中,或會在不可預計的情況下,發現螺絲頭早已在首次手術時「滑牙」,單靠絲批是無法將它扭鬆,需要額外儀器和時間才可完成手術。正如流行曲《至少做一件離譜的事》的英文歌名「You Gotta Screw Up At Least Once」,骨科醫生在手術枱上,至少也曾經歷一次,扭不動滑牙螺絲(stripped screw)的screwed up意外,實在「是場惡夢,我仍然扭佢,但始終沒動」!

adblk6

萬一意外骨折,尚可交由骨科醫生用螺絲來固定。但如果返工返到「晒牙」,連人生大小事也screwed up,那麼便只有你這位「繫鈴人」先可扭轉這顆螺絲的命運!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