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5-10-10 04:29:31
日報

刪post的技術

分享:

今次想講「刪post」這回事。

這個社交媒體氾濫的時代,網上同人開拖好平常,刪post更是當食生菜。藝人按捺不住發文引起軒然大波,第一反應多數都是delete,覺得可以盡早止血。技術上,沒有錯,刪文有一定威力:原帖會消失、連結會失效、演算法會停止派送。如果夠快,在別人截圖前彈弓手,可能真的會執返身彩。

但好可惜,當今世代哪有「冇人cap」這回事,只要有留痕跡,就自然有人留底,然後就有人轉載,結果刪完等於沒有刪。

刪post在傳播上更似一個反向訊號。有沒有留意傳媒最鍾意寫「惟最後刪除帖文」之類?因為這句本身都好有戲劇元素,原本可能是茶杯裏的風波,就因為刪文,變得有懸念,變得更似有陰謀。對普羅大眾來講,刪post才是另一個開始,他們會開始問:「做乜delete?」「係咪有人施壓?」令傳播節奏反而加速,等同為整個討論開三盞綠燈,變了愈想低調,就愈見顯眼,愈想消音,就愈多回音的情況。

即是刪文完全冇用?未必。它在公關層面上是一個gesture,未必救到你,但起碼讓人覺得你識do。對品牌、對公司、對公眾都有一種「我識收手」的象徵作用。風頭好快就會過,到其時大家都會let it go,就算仲有幾丁友繼續講,3、4日後都自動收聲,人好善忘,亦好易被分散注意力。

你守得住其實就已經贏,但不是個個都守得住,好多人會覺得不出聲就是認輸,不解釋就是食死貓。

Lolly Talk
193

193這個例子好經典。他Threads出文,講自己送月餅給Lolly Talk遭退回,更被對方經理人屈「因負面新聞收回月餅」,仲開投票問邊個講大話。結果一石激起千重浪,回覆者眾,又引來大量傳媒報道。刪文這一步,本來好正確,公關上可以有個交代。可惜,第二日他又忍不住,開多個post向網民開火,話自己是「俾面佢哋金主先delete post」,而「事後有人已經認咗錯」,再補一句「我係非常理直氣壯」。這一步令所有止血都變成放血,整件事的狀態亦由冷靜變成反擊,又準備炒多一波。

adblk6

可以點樣收科?就是刪埋這個新post,而他最後亦刪了這篇補刀文。這是他唯一能做的正確動作,只不過已經錯過了收科最好時機。

這種情況在娛樂圈並不罕見。好多藝人以為補刀是「澄清」,但在傳播來講其實是火上加油,令件事更加long-lasting。你一出多句,就等於給別人一個理由回應你10句,你要記得網絡世界並非個個都是朋友,100個人入面總有幾個人對你抱有惡意。講真,刪post其實唔難,一個掣而已,識得收口先係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