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5-11-21 04:29:36
日報

拆開《完美的世界》

分享:

2025年本地劇場界非常熱鬧,好戲連連,譬如月初(11月9日)在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劇場落幕的「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全新原創劇目《完美的世界》,自公演以來觀眾好評如潮,「座位」一票難求,主辦需要加推樓座範圍視線受阻的位置以至小量「企位」應市──我無法確定它跟「完美」距離有多近,但絕對可以肯定這是一齣不可多得的佳作,渴望重演有期,再度細味。

《完美的世界》

 由李駿碩(Jun)導演編劇、黃衍仁與李穎蕾聯合執導的《完美的世界》,是「前進進」繼《月明星稀》(2024)之後,再一次將史詩式長篇故事搬上舞台。劇本結合歷史和想像,以紐約運河街一所大宅作為核心,延展成為一個接近200分鐘的演出,由1993年說到2069年,跨度長達76年,以時空交錯三線並行的方式,敘述三代華人身處異鄉的經歷,映照不同時代的現實與矛盾,格局宏大。

故事主旨不僅是時代巨輪下你我何其渺小,更在四海為家、自由追尋、身份認同、情義抉擇、公義追求、戰爭爆發、性向平權、人工智能,以及選擇快樂和面對傷痛等議題上深挖,引發思考。一邊看,一邊抄寫筆記,一邊內心「點頭」,因為找到共鳴:世上有些事情就是如此複雜,如此的難以解釋。

《完美的世界》

我好奇Jun當初為何想創作《完美的世界》。他說,從構思到成為今天大家看到的公演劇本,過程可謂一波三折。創作起點源於2018年,彼時只寫下故事大綱,命名為《觀夜潮》,之後卻擱在一旁,後來更將它放進電腦桌面上那個「Failed」的資料夾裏。直到2022年收到「前進進」邀請,作品才有重生契機。

「我唔會堅持一個idea一定要做到為止,我先會去下一個。我覺得係,呢個pitch(推銷)唔到,我就move on去下一個。因為我好相信有一日時機成熟嘅時候,我就可以攞返出嚟,喺一個啱嘅時間,去做(完成)呢一個故仔嘅idea,呢個就係一個好『完美』嘅例子。就係我七年前嘅時候,覺得哎呀呢個故仔冇得做啊,因為大家都覺得冇得做,然後有呢個契機,『前進進』有呢個膽量去develop呢樣嘢,我哋就好努力咁將呢件事成真……然後就經歷咗好長『覺得自己寫唔到』嘅時間啦,直到演員要讀劇喇,我哋有一個內部讀劇嘅展現,要攞意見,我先真係扚得起心肝寫晒成個劇本。」

Jun自嘲說「Failed」的資料夾裏,確實有一些真正「Failed」的創作,唯獨《完美的世界》總是讓他念念不忘,「得閒我就攞出嚟問:『有冇興趣啊?!』『啊~你有興趣搵我做嘢啊?咁你有冇興趣(做)呢個故仔啊!』咁樣。」近年不少地緣戰爭爆發,是促成他重新審視《完美的世界》創作意念的關鍵。「自從好多地緣嘅戰爭開始咗之後,我哋就會發現:啊!戰爭唔係離自己咁遠,我哋已經唔可以叫呢段時間做太平嘅日子喇,我哋可能會對於呢個戰爭嘅前後會有一個共情喺度囉。」如今社交媒體發達,更進一步「拉近」我們與戰爭的距離,「因為啲人係好第一身咁樣去經歷呢樣嘢,我哋好第一身感同身受去經歷呢啲咁樣嘅片段、咁樣嘅影像嘅時候,就會覺得,可能(創作)時機成熟,可以將呢個咁嚴肅嘅故仔放喺香港做,都會有人覺得重要。」

《完美的世界》

何以故事會在紐約發生?Jun不諱言跟自身生活有關,因為過去兩三年他有不少時間留在彼邦生活。「我覺得既然呢個地方既陌生又熟悉,而家慢慢愈嚟愈多感情,我就將我對於呢個地方嘅情緒,分享俾香港嘅觀眾。」他認為縱然創作的出發點緣於非常個人的事情,但相信香港觀眾會對這種「成日兩邊走」、「俾人擘開兩邊」的生活狀態和情緒感興趣,甚至從中找到情感扣連,「我呢兩三年喺紐約生活嘅時間好多囉,咁呢一樣嘢都係好個人好personal嘅事。因為我另一半喺紐約住,我就長期擘開咗兩邊咁樣囉個生活,我覺得可能香港觀眾都對於呢個狀態感興趣,我就好勇敢咁將呢樣嘢寫出嚟。」

至於《觀夜潮》為何會變成《完美的世界》,背後另有故事。「我哋傾過好多個名,我某段時間話不如叫《千堆雪》,來自蘇軾嘅《念奴嬌》。之後監製(羅妙妍)話《千堆雪》呢個名令佢喺度唱《郵差》,唱到最後嗰句『忙着去護送/來不及拆開/裏面完美的世界』,就提議(用這個名)。」《郵差》是王菲經典之作,收錄在1999年9月推出的《只愛陌生人》專輯,全碟歌詞皆出自林夕之手。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