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7-07-26 06:00:00

一條快樂的選擇題

分享:

DSE及IB放榜後,一個新鮮熱辣的真實例子,有考生朋友只取得中下成績,入不到本地大學的好科,還幸家長寵幸有加,放榜後一直積極為他查找一家好的外國大學,但小考生竟相當認真地提出反建議,希望父母能將學費提早給他作為上樓之用!初聽無疑令人呆了,惟再細心想想,小朋友這個反建議確也不無道理,也是一條值得斟酌的試後選擇題!

再將選擇題延伸,若然家長竭盡所能也只可拿到200萬元給愛子/女留學,子女們可否再有其他選擇?答案A:照舊作為放洋留學之用,也剛好夠3至4年學宿之費;B:創業或投資;C:上樓首期。

想當然地,大部分家長都會將最大注碼作為子女學費之用,一直根深蒂固的概念,便是任何資產都是有價的,但知識則屬無價,也是畢生受用,但一紙畢業書又是否可獲真正保障?

除了醫學、法律或個別精英專業科目還有不俗的搵銀能力外,一張畢業證書的身價,在全球學位供過於求下已然大貶值,大部分畢業生起薪點只相當於最低工資水平,而且所幹的跟所讀的,可能都是南轅北轍,一張沙紙只淪為入職的最低門檻,往上流機會更是看得見的渺茫,以200萬元博取這張入場券,試問要用多少時間才可回本?這跟沒有學位而一早進入社會洪爐的青年,是否真的有這麼大差別?

將學費作為創業之用,似乎會有些憧憬,但身邊無數例子驗證,始創之業十居其九都以失敗告終,何況青年創業更少了人生及工作經驗,200萬元也不夠輸到幾多單生意。當然,外國也有不少提早逃脫大學金剛罩而取得驕人成就的例子,隨手拈來便有蓋茨及朱克伯格,但屢敗屢戰、毅力驚人及真正看得通市場面貌者,畢竟又有幾人?

好了,那就索性將200萬元作為投資、其實是炒賣之用吧,但金融市場又豈會那麼容易駕御?不少人都是建基於多次失敗經驗後方可勉強爭取容身之地,現實更也容不下幾多次挫敗,絕對是考EQ、AQ、IQ及運氣的立體操作,將發辦權草草交給一個初生之犢,試問又怎能令人安心?

所以,答案C雖則帶點市儈或不長進,但跟答案A或B則似乎實在得多,若可進一步改良為同步也於香港報讀IVE或副學士等作為緩衝過渡,然後將200萬銀借父母按揭之力,上車一個小單位先行放租,更不失是大智若愚的選擇,惟無論如何,這也是一條快樂的選擇題,蓋當今能夠提供到這個彈性選擇者,究竟還可有幾多人?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