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7-31 04:30:31
日報

中國品牌強勢崛起 香港踏板雙向奔赴

分享:
中國品牌強勢崛起 香港踏板雙向奔赴

中國品牌強勢崛起 香港踏板雙向奔赴

《財富》(Fortune)雜誌公布最新《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華為時隔兩年重返全球百大企業,排名第83。而面對中國品牌瑞幸咖啡急速崛起,美國咖啡品牌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美國手機品牌蘋果將於8月關閉在中國首家零售店。這些趨勢顯示,中國自家品牌已經強勢崛起,不單成為國民自豪的消費目標,並且有無限潛力進軍國際市場。香港可以繼續成為資金和企業發展的雙向奔赴紐帶,一方面繼續帶動海外資金及品牌進入內地,同時協助內地已經成功的民企,先經過香港進行融資,並在香港設立國際總部,利用香港的營運經驗,走向世界各地市場。

根據《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的結果,全球最大的企業仍然以實體經濟為主,如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及亞馬遜仍處前列位置。這些美國超巨型企業的成功因素在於建立跨國業務,客戶來自全世界。今日中國崛起的民營企業只是1.0時代,主要服務的對象仍是國內消費者,只要能突破關口,不斷調整以迎合海外不同市場的法規及營運需求,並累積市場推廣經驗,未來發展空間將非常巨大。

例如,美團外賣在內地站穩陣腳後,以Keeta品牌首先進駐香港,成功令競爭對手、在英國倫敦上市的Deliveroo撤出香港市場。而香港的營運模式明顯與內地有差異,既要遵循本地的法律限制,也要滿足本地市民的消費習慣。因此,香港成功經驗令美團外賣計劃進軍中東沙特阿拉伯及巴西,其中預計未來5年在巴西投入10億美元,相信有朝一日規模將大於其他西方平台。

adblk6

至於內地電商京東,除了最近加入即時餐飯配送服務引發的商戰外,有消息指京東有意收購香港零售實體集團,大力拓展香港網購及零售業務。京東的最終目標當然不只是放眼香港市場,而是借助在香港成功搭建的物流及實體網絡結合的零售模式,進一步推廣到世界各地城市。觀察這兩項由民營主導的市場活動,特區政府並沒有特別參與,更遑論政策上的支援。如果新一份施政報告要尋找亮點,應在這方面多加著墨,例如成立特別統籌辦公室,協助民營企業將資金調配來港,並在稅務上提供優惠,以吸引更多中國民企故事加上香港篇章。

當然,政府在制訂政策時須適可而止,過去亦曾有失敗的經驗,例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2021年推出的消費券計劃,聲稱目標在推廣內地電子支付系統,但最後本港大部分市民使用的仍是本地的八達通。計劃完成後,原本有內地支付系統的商店也取消了相關服務。直至內地北上消費潮起,內地支付系統自然被香港人使用,可見政府用大量公帑介入的效果很低。

香港一直以來的定位是國家的門戶,隨著時間推展,內地企業已能直接接觸海外企業,就如非洲爆發基孔肯雅熱,廣東省佛山順德區不久便出現數百宗病例,因當地經常有來自中東及非洲等地的買手到來購買傢俬,產生的經濟效應驚人。再加上國家以開放的策略為先,以及疫情後免簽的安排,海外人士定居內地的限制愈來愈少,資金亦有一定流通渠道。香港作為國家大門的角色正在漸漸褪色。

adblk7

在這一新發展趨勢下,香港要尋找新的出路,便應如上述所說,積極爭取內地成功的民企來香港,形成香港可以成為中國與世界接軌的雙向奔赴的樞紐。今年香港IPO成績亮麗,上半年集資全球排名第一,其中大部分為內地民營企業。如何善用這批對香港情有獨鍾的企業,加大在香港的投資,等同放在嘴邊的美食,不能輕易放棄如此重要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