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嶼山抗戰史跡
國慶節期間參觀了兩個不一般的史跡。羅漢寺位於石門甲,從東涌往嶼南方向走,一會兒就到了。大嶼山大大小小的佛教寺院近百間,論建築和地位羅漢寺不算突出,卻是香港中共抗戰遺址,東江縱隊留在大嶼山的重要史跡之一。1
926年,人稱「崩口和尚」的暢緣和尚自粵西來港,選擇在石門甲一個岩洞潛修,命名為「羅漢巖」,後來再建成了羅漢寺。抗戰期間,港九大隊大嶼山中隊曾駐紮在「羅漢巖」,約數十名隊員在此藏身。1943年5月一個晚上,有叛變的隊員帶路,日軍於夜裡包圍中隊的駐地,架好重機槍和大炮,對準羅漢寺,準備拂曉發動進攻。所幸遊擊隊早接獲情報後,馬上從羅漢寺跑到山下的山坑「甕仔潭」山坑,避過一劫。當時藏匿遊擊隊員的羅漢岩猶在,寺方特意開放與我們參觀;狹窄的山洞內供奉著十八羅漢,肅穆莊嚴。
銀礦灣慘案發生之時,日皇裕仁已宣布無條件投降。當時在梅窩的日軍,以搜捕遊擊隊為名,將白銀鄉約300名鄉民逮捕,當地的商鋪、民居被洗劫。日軍的暴行肆虐從8月19日到26日,期間11名村民慘遭槍殺或斬首,傷者不計其數,多間房屋被縱火焚毀。
1946年,慘案成為香港軍事法庭首宗審理案件,岸保夫等三名首犯日軍被判絞刑,另九名日軍判處徒刑。我們來到當年慘案發生的地點,在銀礦灣沙灘南側的觀景臺。縱目眺望青山綠水,銀沙藍天,風景如畫;怎能想像80年前殘忍猖狂的日寇在此犯下獸行,已經受壓迫三年八個月的鄉民,竟然倒在黎明已經升起的一刻!
八十多年前的抗戰歷史並不久遠,我們需要銘記和警惕,才能珍惜現今得來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