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10-09 04:29:57
日報

學習新加坡為香港帶來改變

分享:

香港和新加坡,一直是競爭對手,你追我趕,此起彼落。筆者在2025年9月20日出席雋悅工作室的講座,由何濼生教授講演《期待2025香港施政報告為香港帶來曙光》,對這方面有深一步的認識。

何教授指出,新加坡駕馭市場力量,不被動於市場力量。新加坡則早於立國之前的1961年,已開始興建面積逾60平方公里的裕廊工業區(Jurong Industrial Estate);自1965年立國以來,一直由人民行動黨執政,從未間斷。政府積極有為,一方面填海造地,一方面積極引資,並刻意保持製造業在本地生產總值(GDP)佔比20%以上,新加坡近年再發展面積達6平方公里的Jurong Innovation District,一心為新加坡打造先進製造業樞紐。

再看香港,香港工業邨1977年成立,其管理的3個工業邨,面積僅得214公頃,相比達6,900公頃的裕廊工業區,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香港工業邨公司2001年5月7日解散,並併入香港科技園公司。香港科技園公司原來管理的面積也只有22公頃。巨企要巨地,不會選擇香港。

何教授進一步指出,新加坡的戰略為,歡迎擁有強大研發(R&D)製造業大企落戶,並提供廉宜及可拓展的土地,廉價的輸入勞工,並輔以本土的高技術專業人士及行政人員。

筆者了解到,除此之外,新加坡還有很多地方可供香港學習。一是大量輸入外勞,佔總體勞工二成以上。二是透過政府主導的產業園區和鼓勵產學研來推動創新,經濟策略也持續研判國際趨勢,將研發和創新視為關鍵。三是重視英語、華語的運作,一般人英語寫作能力高,英語、華語流利。四是民族共融,印裔也可出任總統,英裔運動員Schooling曾獲奧運游泳金牌。

adblk6

筆者認為,香港在北都會區的布局及吸引外企的策略上,宜汲取新加坡之經驗,融會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