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鯉魚門為新景點,迎接2026黃金周。
眨眼間,以雷霆萬鈞之勢湧來的五一黃金周內地客流,慢慢退去,根據入境事務處資料,由五一首日起計,至五月四日晚上八時,經各口岸來港的內地旅客達到82.5萬人,比去年上升7.7%,創疫後兩年新高。由此帶來近百萬遊客的黃金商機,香港有沒有掌握好?
我有幸獲旅發局贊助在山頂凌宵閣舉辦「細看香港微型藝術展覽」,親身領略了內地遊客洶湧人潮的厲害。山頂纜車站大打蛇餅,我駕車上山頂也比平日多一倍時間,展覽五月一日及五月三委託獨立調查公司做的現場人手統計,兩天分別錄得逾一萬七千人次,合計共有三萬五千人次到訪,打破我們自己的紀錄,令我也非常吃驚。
為了迎接明年的五一黃金機遇,香港會否打造更多新的景點,創造黃金收益?旅客總是一窩蜂到已經成名的景點,例如山頂、油麻地警署、以及純打咭沒啥看頭的旺角天橋等等。過度擠迫難免影響旅遊體驗。若無新吸引點,內地客下年未必再來。政府理應把現有豐富內容、自然景致的景點,加以優化、大力宣傳來吸引遊客。
其中一個富有潛力的,是我周日剛去過的觀塘鯉魚門。它有一百五十年歷史,過去大部分村民是農民、漁民和礦工。到六十年代逐漸發展成海鮮美食區。鯉魚門海峽是維港兩岸唯一未填海的部分,保留了很多歷史的痕跡,包括可具有五十年歴史、可欣賞夕照黃昏的燈塔、建於1753年清廟的三級歷史建築天后廟、被海水沖刷成奇型怪狀的巨石、荒廢的石礦場、由義工繪製色彩繽紛的壁畫村等,都是很好的打咭點。到了晚上,鯉魚門沿路掛滿彩色燈籠、游水錦鯉投影在路上,交織成鯉魚門夜繽紛。隨着油塘地鐵站啟用,十五分鐘步行即到鯉魚門,交通更便利。
可惜鯉魚門目前的配套並不足夠。除了部分路段失修破落外,到石礦場沿途連售賣飲料的士多或便利店一間都找不到。除了供應午飯或晚飯的酒家外,可以嘆下午茶的咖啡店一律欠奉,令鯉魚門的午間時段人流稀少。政府可否把收回的寮屋,改造為咖啡店或小商店?
渴望有一天,我們可以把鯉魚門打造成有如聞名世界的意大利的五漁村。香港前身是漁村,好好保留過去的軌跡,不僅為了旅客,更為了我們自己保育歷史,傳承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