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7-23 04:31:52
日報

書展的意義

分享:
書展的意義

書展的意義

上次去書展,可能已是疫前的事情。老實說,今時今日書展依然存在,實在是件頗令人意外的事。

基於職業需要,筆者沒可能一年才買一次書,因而實在無法感受到人們到書展搜刮一整年要看的書的快感。這麼多年來,令筆者覺得去書展的唯一合理理由,就是每年到書展以優惠價訂閱報紙——有位朋友多年來對此樂此不疲,但筆者當然懶得這樣做。

不明白為何書展的人流管理長年都要那樣做,夏日炎炎還要打蛇餅繞來繞去,不只一次就是這樣在蛇餅中錯過了一些活動和講座,令筆者不單憤而離去,更因此對書展徹底死心。

當然,更大的問題是無論香港書、台灣書或內地書都面臨著不同的困境:香港人不太看書人盡皆知,近年因尺度和紅線問題更令業界一蹶不振,也缺乏新題材新作者,基本上與步向慢性死亡無異。台灣書又貴又只懂翻譯外國作品,可見其自身創意已枯竭,近年反而開始轉為翻譯內地作品,不過內地書本身就比台灣書便宜得多,實在看不出翻成個繁體中文有何特別價值。

筆者以前在欄內也提到,內地書這兩年定價貴了很多,已再非以前二、三十元一本,不過可能由於銷量欠佳,出版商都會把書籍拿到別的平台割價銷售,在網絡零售平台上和內卷下設法生存下去。本欄讀者也應該發現,筆者只對內地一些較大眾化的新歷史作品仍抱有希望,皆因它們仍有新觀點及對歷史保持著應有的態度。至於其他範疇大都是創意闕如、暮氣沉沉,看不到未來。

adblk6

其實這個年頭,閱讀者只欠一個足夠聰明的AI推薦書籍程式,定時定候把新書和會感興趣的書feed過來便可以,但好像大部分平台尚未能做到這一點,以致還是書找不到人、人找不到書。至於書展,它本就不具備無限量展示或提示書籍的能力,唯有繼續朝簽名會、動漫展、演唱會模式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