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物之零
我曾經相信人類是萬物之靈。小時候看過真人版《泰山》,高聲一呼,所有動物都聽從他的命令,他更會捨身拯救森林中的弱小動物。電視被轉台,父母喜歡看動物紀錄片,但對答往往變成野味烹飪節目。「呢隻水鴨燉就夠補身啊」、「呢隻肉質會有點腥,要落啲花椒八角」。我沒有馬上化身泰山把他們制服,因為動物是朋友的想法只能留在深山,城市思維今天已完全戰勝。人類永遠是「一」,萬物可以是「零」。
過去十年,最少有55個地球物種因人類活動而滅絕,遠超自然減滅水平,且有44,000多物種瀕危。「滅絕」就是永遠地消失。假如真有挪亞方舟,它辛辛苦苦拯救下來的生命,就此喪失了在這地球共存的位置。城市化破壞不同生態的棲息地、污染物直接毒害動植物與土壤、過度捕撈已嚴重影響海洋的種群恢復;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導致氣候暖化,徹底地破壞生態基礎環境。
原來人類還是有泰山的力量,只要我們手指一揮,一塊雨林就可以消失、海洋就會鋪滿塑膠;只要我們有口腹之慾、購物之念,牠們的血肉皮角都要為我們服務,除非,你擁有熊貓一般的可愛。那管你是甚麼稀有品種、在地球活過多少億年,只要牠們對人類沒有價值,牠們的價值就是「零」!人類憑甚麼覺得地球只屬於我們的物種?我們情願投入科技與資金,研究如何搬到火星或月球,也不探索如何保育或與生態共生。如果還有歷史,這個時代的人類可以說是「萬物之零」,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