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促全球化 關稅戰勝負已分
全球經濟正面對保護主義逆風,但正在上海舉行的進口博覽會卻參與熱烈,創下參展人數的新高,反映世界各國願意繼續和中國在商言商,讓全球化繼續發展。與此同時,中國海關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掀起的關稅戰並未嚴重影響中國整體出口,中國通過開拓新興市場,成功彌補對美出口的下降。種種跡象表明,關稅戰的勝負已漸見分曉。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進博會開幕式上強調,保護主義只會阻礙全球經濟復甦,各國應當堅持全球化方向,擴大市場開放。這次進博會參展人數創歷史新高,展現國際社會對深化與中國經貿關係的積極意願。進博會作為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要舉措,旨在實現互利共贏,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面對當前全球經濟的複雜局面,中國始終堅持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衡的目標,為全球企業提供共享中國市場的機遇。
中國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一直履行促進全球貿易的宗旨,與各國建立平等互利的貿易關係,這是進出口業務持續發展的基礎。即使在中美關係面臨挑戰之際,兩國企業界的實際合作並未中止。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送給南韓總統李在明的小米智能手機,其曲型屏幕可來自韓國,其他部件由中國企業整合,最終成為受全球消費者歡迎的產品。這種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正是全球化的生動體現,任何保護主義措施都難以切斷這種經濟聯繫。
根據最新貿易數據,今年9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8.3%,較8月明顯回升,遠超市場預期。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對新興市場出口的強勁表現。具體而言,中國對非洲出口大幅增長56.4%,對拉丁美洲增長15.2%,對東盟地區增長近16%。這些數據印證了《紐約時報》的報道,即中國通過開拓新市場,成功抵銷對美出口下滑的影響。儘管美國關稅措施導致中國對美出口下降,但對其他地區的出口增長填補了這一空缺,使中國今年出口總額有望再創紀錄。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昨發表公告,調整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措施,在一年內繼續暫停實施24%的對美加徵關稅稅率,保留10%的對美加徵關稅稅率,這實屬迫不得已的溫和回應。而中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正在下降,今年首三季中美貿易額同比下降15.6%,但中國整體出口仍保持增長,瑞銀將今年中國出口增長預測從1%上調至4.5%。
關稅戰並未給美國帶來預期利益。首先,美國對中國出口的影響有限,其他國家也未跟隨美國圍堵中國。其次,關稅收入未能扭轉美國嚴重的財政赤字,反而推高了國內物價,加重了消費者負擔。特朗普希望通過關稅促進製造業回流的目標也未能實現,正如多位諾貝爾經濟學家所指出的,這種想法不切實際。保護主義措施只會傷害美國自身經濟,而無法實現其預期目標。
全球化是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中國通過進博會向世界傳遞了堅持開放的信號,而關稅戰的實際結果也已證明,通過合作共謀發展才是各國共同繁榮的正確道路。世界各國選擇參加進博會,就是在用實際投票支持全球化,反對保護主義。這場關稅戰的勝負,已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