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生活
2020-10-06 04:30:00
日報

打罵的副作用

分享:

疫情稍為回落,很高興可再與我的學生見面。當中一位學生情緒變得波動,很容易便出手打人,與朋輩相處亦有很多衝突。我找媽媽仔細傾談後,媽媽坦言於疫情期間,當孩子不聽話時曾經把他趕出大門和恐嚇拋棄他,甚至用間尺打他手掌。但事實上,這位媽媽心裡十分疼愛孩子,她讓孩子讀最優良的學校、穿質地最好的衣服、食物要吃沒有防腐劑、農藥、雌激素的上盛食材。但打罵孩子甚至把孩子趕出門口比農藥和防腐劑更傷害孩子,直接損害孩子的自尊和親子關係。

這位孩子的情緒和行為與媽媽的打罵有著直接的關係。媽媽認為打一下手掌和說一句「你再這樣我不要你!」就能立即停止孩子的行為,是最快又有效的方法。但是我問媽媽有否發現,長久下來這個方法只像是抑制病徵的抗生素,雖然一吃見效,但卻帶來無限的副作用。「打一下手掌」好像不這麼嚴重,但久而久之,父母會不自覺地使用愈來愈強的「藥」抑制病徵,於是愈打愈大力,傷害了孩子的身體和自尊心。而且,體罰亦間接告訴孩子你不愛惜他們的身體,長大後,他們也可能誤以為身體不須愛惜,𠝹手自殘等行為便有機會發生。

Ad Block

即使不體罰,但一句「不要你、把你送走」亦在恐嚇孩子,令孩子經常擔心會失去父母的愛,心中會產生很多不安全感和恐懼感,因而形成焦慮、自卑、自我價值低的性格。


打在兒身 痛在娘心
孩子不合作時,父母毋須大聲責罵恐嚇,只須讓孩子學習承擔後果,扣減一些零食或娛樂時間。例如孩子故意倒瀉不想喝的湯,父母只須簡潔地說:「我知道你不喜歡喝湯,但你選擇故意倒瀉它,你便選擇一會兒扣減看電視的時間十分鐘。」若果執行後果時,孩子出現哭鬧也是可理解的,父母不宜再揶揄孩子:「誰叫你故意倒瀉湯,你自作自受!」父母可說:「我明白你被扣了電視時間不開心。」幫助孩子反映感受同時堅持執行所給予的「後果」,讓孩子明白父母是言出必行。這方法既不傷害孩子自尊,亦能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Ad Block

和這位媽媽傾談後,我往往發現「打在兒身,痛在娘心」。父母也是忍無可忍之下才出此下策。但是我們要反思「是否能夠立即控制孩子的方法就是最好方法?」當你發現孩子已被這些「農藥、雌激素、抗生素」弄得五臟俱損時,已後悔莫及。

樂苗坊註冊社工  www.cheerfulmind.com.h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