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5-08-15 04:29:37
日報

溫暖人心的冰品

分享:
日式刨冰

現時香港的日式刨冰店的出品,個子比人頭還大。

台式刨冰

台式的刨冰質素很不錯,料比較多,較划算。

西瓜冰

跟孩子在家簡單地以西瓜跟冰塊打碎,是為消暑也好看的西瓜冰。

炎炎夏日,是吃冰的好季節。

說起吃冰,卻想到八卦周刊,說來話長。小時候,每逢星期六日,我家都會總動員去茶樓飲茶食點心,爸媽加上我們五兄弟姊妹,浩浩蕩蕩的前往。當時的《明報周刊》外號「茶樓聖經」,差不多每家都會手持一本上茶樓,邊嘆茶邊細閱城中名人盛事。姊姊比我年長20年,是資深《明周》讀者,每次我必先禮讓她。當年的《明周》原本只印一冊,後來有了副刊,我可樂了。我最關注的,是周刊裡面的飲食專欄與食店廣告;對於後者,我印象最深的,是當年美心快餐於每年暑假推出的一系列色彩繽紛的夏日鮮果凍飲和雪糕新地——數頁的彩色印刷專題報道,西瓜、奇異果、芒果、士多啤梨、菠蘿等的鮮果,配上鮮忌廉、雪糕、汽水等,加上鮮活的文字說明,即使吃不到,眼睛已解饞。這廣告,對於小時候的我來說,是真正的年中盛事,是美好的兒時回憶。

adblk5

說到冰品,怎少得了刨冰?在我有機會吃刨冰之前,我從蔡瀾先生的文章認識到最原始、最簡樸的刨冰。我第一次拜讀蔡先生的文章,是在《讀者文摘》。說到這裡又要感謝我二哥,二哥比我年長16年,在我小時候,最愛翻二哥的書看,因此吸收了不少知識,使我喜歡上閱讀和寫作。那一期的《讀者文摘》摘錄了蔡瀾先生《冰球》一文,文中記述了蔡先生小時候在街上觀看印度人製作刨冰,繼而把刨冰製作成有甜紅豆餡、沾上糖漿和煉奶的「冰球」甜點。蔡先生的文字恍若一段影片,把當時的情景描繪得活靈活現,彷彿把我帶到現場一起品嘗那冰球。那文章中的冰球,吃進嘴裡是冰的,心卻是暖的。

我一看便愛上蔡瀾先生的文字,少年時買了不少蔡先生的著作。感謝蔡先生讓我對不同的飲食文化有所認識,即使我沒機會環遊世界,但讀蔡先生的文字讓我好比在地球跑了數圈,是真正的透過文字開拓視野。蔡先生的文筆風格也深深地啟發了我。藉此向蔡先生衷心地道謝。蔡先生,我跟您一樣,喜歡「櫻桃的紅」的糖漿,哪怕世人說那是藥水味。

我也猶豫了很久才敢下筆寫這篇。寫蔡瀾先生,擔心被認為叨光。但想到蔡先生的瀟灑,管他吧!反正我這卑微小人物,應該不會有太多人留意的。也得感謝《am730》和編輯大人,包容我在此寫關於《明周》的回憶。看!這就是器量。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