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5-08-12 04:29:52
日報

香港與全球穩定幣監管比較

分享:

香港正進行穩定幣發牌制,大家都關注監管和外國的異同。香港的監管聚焦法幣參考( fiat-referenced)的穩定幣,特別是與港元掛鈎,排除所謂算式穩定幣(algorithmic stablecoins),並對在香港發行或針對香港市場的穩定幣有域外效力。美國的GENIUS Act(2025)涵蓋所法幣支持穩定幣,嚴禁算式和DeFi活動,分聯邦與州級監管。歐盟MiCA法規更廣,涵蓋所有加密資產,限制發行至歐盟實體。英國框架限本土發行者,範圍較窄。新加坡則靈活,無嚴格域外限制,鼓勵創新。另外,香港要求發行者本地註冊,資本門檻為2,500萬港元(約320萬美元),須許可,銀行可豁免,交易超8,000港元須盡職調查。美國要求聯邦或州銀行執照,門檻高,罰款可達每日10萬美元。歐盟MiCA要求披露贖回政策及治理規則,注重消費者保護。英國類似歐盟,須授權。新加坡門檻較低,透過沙盒模式促進創新。香港規定1:1高質量資產儲備,隔離並禁止利息,支持多貨幣掛鈎(港元、美元、離岸人民幣)。美國要求儲備為93天內美國國債,禁止收益型資產。歐盟要求液體資產背書,須審計,禁止利息。英國類似歐盟,強調審計。新加坡允許較靈活的資產類型,但須審計。香港透過LEAP框架支持tokenized(貨幣單位拆細)資產,視穩定幣為支付工具,定位亞太數字金融樞紐,支持「一帶一路」。美國偏銀行模式,強化美元霸權,限去金融化(DeFi)。歐盟MiCA統一市場,限制算法穩定幣。英國注重本土保護,與歐盟對齊。新加坡以沙盒模式吸引創新,罰則較輕,強調競爭力。香港穩定幣監管平衡嚴格與創新,與美國的美元主導、歐盟的全面標準化及新加坡的靈活模式形成對比。香港門檻適中,利於中小發行者,並支持多貨幣掛鈎,和中國數字化戰略聯繫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