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卡藝術是藏傳佛教的重要文化瑰寶。(網上圖片)
假唐卡,近年在市場泛濫嗎?
「大約是9年前吧,黃黑蠻帶我到林的家去,介紹我認識林老與馮葉。馮是林老的乾女兒,長得很漂亮。大家坐下來後,我就開門見山,說自己讀過藝術史,積蓄了一點錢,想收藏一些林老的作品。他們二人商量了好一陣,然後馮葉走進房間好一會兒,拿出了八幀作品。我驟然覺得眼一亮,心一跳。林老說:『這些是我自己的收藏,你如果喜歡都可以拿去。』這樣,我收藏林老之作,就有了個好的開端。」
前兩天寫了篇有關張五常的身教,頗受讀者歡迎。今天再舉一個實例,跟大家分享如何不認識大教授也能學到一些他的身教。首先,多得大教授這位多產作家,願意把日常生活的小事如實放進文章,你有興趣學的話,大教授的學問其實俯拾皆是。以上一段文字是個有關收藏的好例子,而文中提到的「林老」就是林風眠。收藏林風眠的作品,大教授當年是直接叩門求畫的。於是,你要懂門路,認識黃黑蠻這位中間人,而黃黑蠻其實是黃永玉的兒子。是的,多年前我已從大教授身上學到,收藏藝術品,先積蓄一點錢,然後結交藝術家朋友是個好的開端。
大教授喜歡印象派的畫,但到他積蓄了一點錢時,印象派質素高的畫已被日本人炒上天價。日本經濟起飛之後,美國下一個主要競爭對手是中國。最早推斷中國會走向「資本主義」道路的大教授,自八十年代起收藏中國藝術品是先知先覺。余生也晚,到我積蓄了一點錢,林風眠作品的身價已是千萬之作。市場認為進入九運,我們會更需要心靈安穩,人工智能又怎樣看佛教藝術中的唐卡呢?
「假唐卡已形成完整生產鏈,包括使用熒光劑仿礦物顏料、噴墨打印後手描偽裝成手工繪製。這些假貨成本低(數百元即可仿製),售價卻接近真品,普通買家誤購率高達68%以上。報道指出,市場上95%的唐卡可能與『頂級真品』無緣,多為半機械或全假製品……中國市場在2023-2025年間,多篇報道及行業分析強調假唐卡『困局」,包括畫師抄襲、市場焦慮及身份認同操縱……2025年3月的一篇分析稱,現代唐卡市場充斥『騙局與問題』,導致真品難辨。」
師父教落,收藏品等資產可被視為財富累積的倉庫。然而,當收藏品之價上升得夠高,贗品一定湧現,而中國人的假冒本領是了不起的。於是,可靠的倉庫的形成,是市場要有足夠而又可信的鑑證專家存在。上星期我第五次到訪不丹,主要目的便是跟當地一位僧人朋友學習唐卡鑑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