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香港政府就土地供應問題,成立了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也就大嶼山填海造地的議題鬧得熱哄哄。除了開天闢地,房地產科技(PropTech)(筆者譯:普羅特克)又能擔當何種角色?
普羅特克可以運用不同科技手段,藉以分析土地成分、種類、質素、位置、基建、交通、人口密度、附近配套、未來規劃等,讓尋找土地的資訊成本、財務費用能夠相應減省。
以英國一家房地產科技公司為例,該公司以當地土地政策為數據庫,配合航拍技術,建立一個綜合平台,讓發展商能一目了然,清晰規劃地點、相互比較、釐清土地所有權以及參考附近周邊配套等,使計劃可更周詳之餘,覓地成本固然有所減低。
另外,近年熱議的區塊鏈技術,可為每單位土地,以及一些急需重建的市區舊樓項目定下電子認證,內存相關資料包括業權、交易紀錄、居住狀況、產權負擔與轇轕及估值等,並把相關記錄連結成「區塊鏈」上載網絡;日積月累,這些資訊將會形成一個大數據庫,或有利於把房地產重建開發的訊息及交易成本降低,令「麵粉」(即土地)變得「沒那麼貴」。
說到區塊鏈,基於其去中央化的屬性,筆者曾與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鄒廣榮教授探討,運用區塊鏈來配合他提出的「土地債券」方案,幫助政府推行土債的政策,以釋放更多新界的土地做發展用途。
作者為方土控股行政總裁及Asia PropTech創辦人
文章轉載自「AM地產」facebook:
http://bit.ly/2wls4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