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心臟病
2023-08-10 04:30:30
日報

通波仔大進步 兩種情況仍須搭橋

分享:
心臟 搭橋手術

通波仔大進步 兩種情況仍須搭橋

 「通波仔」正式學名是「經皮下冠狀動脈造型手術」,近年由於技術和藥物塗層支架不斷進步,較複雜的「多支血管病變」都可藉通波仔放置支架處理,而毋須做過往的「搭橋手術」。心臟科專科醫生劉駿良表示,在兩種情況下,搭橋手術仍有一定必要。

劉駿良指出,現時通波仔大多在冠心病患者手腕的橈動脈開傷口放入導管,之後的步驟包括放置藥物塗層支架,都在血管內進行,傷口細小,所需復元時間短,「甚至曾有病人今天早上通波仔,晚上出院,翌日下午已如常上班。」部分病人通波仔後個多星期覆診,手腕的傷口已完全康復,不留痕跡。而放置在原先狹窄位置的支架,大約1至3個月內便會被血管組織覆蓋。

另建繞道手術創傷較大

至於搭橋手術,劉駿良表明它的作用和通波仔一樣,都是改善心臟肌肉的血流,只是方法有分別,「等於一段路堵塞了,通波仔是將堵塞的位置重新擴闊讓汽車可以通過;而搭橋則是另建一條繞道代替堵塞的路段。但當然,搭橋手術需要從身體其他部位截取血管動脈接駁,搭橋的過程不能用微創方法處理,必須用傳統的開胸手術。而且在接駁過程中通常需要使用人工心肺,像通波仔一樣,以維持對全身的供血,所以搭橋手術比通波仔複雜得多,創傷性也大得多。」
 

Ad Block
心臟 搭橋手術

劉駿良指心臟搭橋手術雖風險較高,但仍有部分情況下需要使用。

心臟

心臟手術後宜注意飲食,並養成運動習慣。

搭橋未能完全被取代

手術風險方面,主動脈內的膽固醇斑塊有可能在搭橋過程中脫落,並隨血液流到腦部,增加中風的風險。那麼,搭橋手術可否完全由通波仔取代?劉駿良認為在兩種情況下,仍需要做搭橋手術:

1.同時有其他問題需要開胸
例如病人冠狀動脈阻塞,但伴隨有心瓣問題,一般情況下若只解決血管阻塞並不足夠,必須同時更換心瓣。「換心瓣通常需要開胸處理,所以會在同一次開胸手術中搭橋,而不會通波仔之後再開胸換心瓣。又或冠狀動脈阻塞,同時發現有動脈瘤,也會開胸處理動脈瘤並同時搭橋。」劉駿良說。

Ad Block

2.通波仔後再次冠狀動脈阻塞
無論通波仔或搭橋之後,都需要按醫生指示服食抗血小板藥和降膽固醇藥,並且必須注意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但若病人已做足以上護理,仍再出現冠狀動脈阻塞,甚至第二次通波仔後又再阻塞,便必須深入研究原因,甚至考慮改用搭橋手術處理,但劉駿良強調,這種情況是非常罕見的。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