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0-09-08 04:30:00
日報

濕邪便秘的調治

分享:

 便秘是指排便次數減少(每周排便少於3次),糞便乾硬難下,或糞質不乾但排便困難。便秘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主要有:飲食不節、情志失調、久坐少動、勞倦過度、年老體虛、病後產後、先天稟賦不足、藥物副作用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導致大腸傳導失司產生便秘。
 

慢性便秘病程常常在半年以上,而在病因學上,濕邪致病有重濁黏滯,病情纏綿難愈的特點,有些便秘患者,排便費勁,便質不硬而黏,排便不盡感明顯,舌質淡邊有齒印苔厚,脈細滑等,結合四診辨證,有脾虛氣滯挾濕證存在,此時治法應健脾理氣除濕,依此法遣方用藥。在飲食調理上,控制進食寒涼生冷甜膩之食品,因此類食品易傷脾胃,致脾失健運而濕濁內生,濕阻氣滯,腸道傳道失司而產生便秘。適當運動有利於胃腸運動而助排便,適量補充水分,讓小便保持通暢,使濕從小便去,濕去後排解大便變暢順;天氣潮濕,起居生活須防潮,休息睡眠要充足,身重困倦易消除,體能精力恢復快,有助緩解便秘。 

adblk5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副教授黃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