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青年會突然關心精液的稀與稠問題,多數情況是由於手淫或夢遺頻繁,令以往黏稠的精液,突然變得稀薄如水,可幸這不是病症,只需調整一下射精頻率便可復元。但若果精液太過黏稠,便得留心。
正常來說,精液排出時像射水槍一般,這時的精液無疑是液體;但在一瞬間,射出來的精液就會變成像豆腐或啫喱(果凍)一樣,凝結成塊樣乳白色物質;經過10至20分鐘後,凝膠狀的精液,會再度液化,變成水樣液體,呈半透明乳白色。
精液這樣變來變去,是有原因的。射精時,液態有利於射出;隨後變成凝膠狀,讓精液逗留在陰道內的時間較長,同時讓精子停留在精液內休息,並從精液中吸收能量;待一切準備就緒,精液便再度液化,讓精子游出去,競泳尋找卵子。
如果在射精一小時後,精液仍處於凝膠狀態,便稱為「精液不液化症」,會引致不育,因為精液太過黏稠,令精子難以游出去。
據統計,夫婦不育的原因,男女各半。而在男性的不育原因中,精液不液化症就佔了三至四成。
導致精液不液化的原因,是精液缺乏了「解藥」或解藥失靈。 精囊分泌的一種蛋白質「凝固酶」,可令精液在排出後迅速凝成啫喱狀;一般在10至30分鐘之後,精液中的解藥──由前列腺分泌的一種纖維蛋白「溶解酶」──就會發揮作用,讓精液回復原來的稀薄液態。 解藥失靈,多數是由細菌感染,引起前列腺炎與精囊炎所致。
怎樣才算正常的稀稠度?如果用玻璃棒,輕輕提起已液化的精液, 正常情況下,會垂下1至2厘米長的精液絲;有些人的精液絲長達十多厘米,那便代表黏性過大了。
【精液常識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