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話戲由2014年起,便從平民百姓每天都在經歷的衣食住行上說故事。第一個作品《我的50呎豪華生活》便獲得空前成功,從一個狹窄的空間演出,讓演員及觀眾貼身的體驗生活在劏房中的喜怒哀樂。歷經九年,從住、食、衣以後,影話戲人民生活系列的最終章,跟觀眾從「行山」開始,一同步上山峰,從山洞的一隅,見證世界繁華變遷。
《我的50呎豪華生活》2014年推出後,正正是道出了香港人最辛酸的住屋問題,地產霸權的議題無休無盡的發生中,儘管往後幾年間,有過渡性房屋的出現、有簡約公屋的遠景,但劏房的近火還是遠水未救得住。
導演羅靜雯在想,因為她是在述說與觀眾有貼身關係的,因此三齣劇作她都堅持要有沉浸式的體驗,即是觀眾跟演員是靠近的,觀眾在體驗演員的心境,在也近距離的去感受實際環境。
影話戲往後的《盛宴》、《一絲不掛》,都在探討消費主義下,人類對快餐(fast food)、快速時尚(Fast fashion)的心態及被潮流擺弄的心態。我們有時會因為慾望而犧牲了其他,浪費物料浪費食物,而我們陷於其中而不自知。
歷經了九年、捱過了三年的疫症,人民生活系列的「行」——《待明日風再起時》終於可以面世。可惜,受制於今年初社交距離未撤限,《待》劇不能貫徹羅靜雯在這個系列中一直堅持的沉浸式劇場,必須回復舞台劇傳統的設定,他們重歸舞台上,而觀眾坐在觀眾席上欣賞。稍有不完美,但至少最終章終於可以跟大家見面。
「關於登山、行山,是我本人的興趣。行者有好多意義,有人比喻為孫悟空,似憎人,登山者也似修煉的人。於是我把興趣及登山者融和,開始想到我想寫的故事。」時也命也,過去三年疫情,坐困愁城的日子,最令香港人聊感安慰的,就是可以出外行山,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過去三年開始懂得欣賞登山、露營之樂的香港人數目,一定比起三年前翻了幾翻,很多人都因此而懂得欣賞行山之美。
故事的兩位主角,都是在凡夫俗子的其中一員。一位很無奈、經常都不能開晚市的茶餐廳老闆娘,跟一位很無奈,經常都被客戶肆意修改、毫無尊嚴的平面設計師,他們相約去行山。老闆娘受制於疫症,令她百無聊賴,平面設計師受制於工種,毅然決定轉行,轉做速遞步兵,他倆都是在疫症下衍生出來的新人類。
「登山的科技令到人類登山的高度越來越攀升。十六世紀的登山人,不是能力不及,而是無法肩負七日的糧食或裝備去登山,因為實在太重了。但到今時今日21世紀,所有東西都變得輕巧,火種、煮食、壓縮了的食物,一切都來得簡單好多了。但人類總是喜歡挑戰極限,越難越向上爬,因為都期望能為自己創造奇蹟。」本着這種心態,老闆娘他們的登山,變成無法量計的意義,他們沒料到中途天氣驟變、惡劣的環境讓他們被迫要走進山洞避一避。而在山洞的這一剎那,魔幻的故事開始了,越來越多不同的人走入來避雨避雪避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