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危為機的香港企業人
筆者在本月中到位於尖東科學館道的「左右圈學院」,與創院院長陳志輝教授分享職場及人生體驗。陳教授是我中大崇基校友,相識多年,課題自然很多。話匣子打開,談了差不多兩個小時。我在2006年曾與銀行高層到中大逸夫書院上陳教授的培訓課,他以深入淺出的語言講述「左右圈理論」,有層有次,並引據商業實例,一講便是兩小時。他將企業營運拆解為「左圈」(顧客需要)和「右圈」(核心能力)兩部分,兩者重疊之處就是生意之所在。
最後,陳教授把《與CEO對話 轉危為機》一書贈送給我。「與CEO對話」是中大EMBA課程與港台合辦的重點節目。每次錄影,陳教授和其他教授、校友、同學與嘉賓用心交流成功之道,本書正是其中8段訪問的結晶。
讀畢本書,有一段企業人如何轉危為機的故事甚有啟發性。這是有利集團黃天祥談及化解赤臘角新機埸的工程危機。1998年的一天,有利承建的機場控制塔頂本來翌日要灌石屎,萬萬料不到當晚發生火警,燒至塔頂。他立刻趕到地盤,爬了二十多層樓到達塔頂,看到一切化為烏有。當冷靜下來後,黃先生及同事集思廣益,商討怎樣在最短時間內追回進度。他和團隊一起,胼手胝足,過了十個月非人生活,千方百計、不惜工本去補救失誤。
整個團隊知道,及時完成工程事關重大,完成日不能延遲,大家一定要挺下去。黃先生身先士卒,和下屬一齊工作至深夜也不計較,大家十分團結,沒有人辭職。工程完成時,大家非常雀躍,每個人都在最高的橫樑上簽名,這些簽名迄今還在。
這樁動人事例,可供香港企業人在思考如何應對危機、並將之轉化為機遇時借鑑。
作者為香港理大工商管理博士、香港銀行學會考試審核委員會委員、香港董事學會培訓委員會委員、香港學術及職業評審局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