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椎間盤突出與脊椎狹窄症大不同
椎間盤突出、脊椎狹窄症為本港常見的腰椎病,症狀相似,當腰椎神經線受壓迫,患者會感到疼痛、麻痺,甚至大小便受影響。不過,兩者的成因截然不同,準確診斷痛症來源竹非常重要,以免病情拖延,損害自身活動能力。
椎間盤突出多與外力衝擊有關,如運動創傷,導致椎間盤急性撕裂,以年輕患者居多;脊椎狹窄症則在長者中較常見,大多因為年紀增長導致脊椎退化,日漸收窄。
椎間盤位於脊骨之間的軟骨組織,外層被纖維環包圍,中央部分是呈啫喱狀的髓核,富有彈性,可讓脊椎自由彎曲、伸直、轉動、調節壓力。一旦椎間盤受壓,周圍纖維破裂,髓核會突出來,導致椎間盤突出。若椎間盤壓迫神經線,可致坐骨神經痛、行走困難及疼痛、下肢乏力。
至於脊椎狹窄症,脊椎勞損、退化、骨刺增生等因素均會令椎管漸漸收窄。患者走路時會感到疼痛,需要休息,嚴重起來同樣可致下肢無力。
椎間盤突出但無壓迫大神經線的話,一般會採取保守治療,即藥物治療及物理治療。若無好轉或病情嚴重,則須考慮動手術。脊椎狹窄症嚴重患者,椎體錯位壓迫神經線的話,亦須考慮動手術。
預防勝於治療,保護腰椎很重要。除了遺傳因素,不良坐立姿勢、經常搬運重物等因素也會加重腰椎負擔,增加患腰椎病的風險。當腰椎常感不適,建議病向淺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