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剛公布了一項調查,發現香港幼童開始玩智能電話年齡中位數為12個月,而平均每日上網3小時以上的小學生竟有13.1%!這數據比較2014年的調查升超過10%,有兒童專家指出若年幼時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小童出現過度活躍的風險會較高。
其他令我們同樣擔憂的數據也有不少,包括有53.1%小童曾因上網或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和父母爭執;近33%兒童因上網而放棄外出活動;因此而減少睡眠時間和影響學業成績分別有35.7%和39%。
以上的結果令我真的為香港未來的社會棟樑憂心,除了因上網或打機影響學業外,更嚴重的是引起一連串影響小童日後的一生。每日花大量時間沉迷電子產品,肯定令眼睛從小已開始過度集中在近距離的手機上,而手機或平板電腦發出的光在長時間下肯定會對眼睛有不良影響,再加上長時間坐在椅子或沙發上,若坐姿欠妥更會導致背椎及肩膀出現問題。
此外,由於缺乏運動又會造成兒童肥胖的問題,根據政府在2012的數據顯示,香港小學生過重及肥胖的比率為21%,雖然已有下跌趨勢,但仍然比較其他地區為高。
由於長時間玩手機,便缺乏社交訓練,又經常和父母爭執,和別人溝通的能力偏低,日後有機會成為宅男或宅女,這就嚴重地影響小孩在成長過程中的身心訓練。
面對以上的問題,政府提出了一些建議,包括2歲以下幼童盡量避免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小學生避免連續使用電子產品超過1小時,同時要經常轉換姿勢,眨眼及做肌肉鬆弛運動。父母更需要和子女溝通,商量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適當時間,及盡量抽空和孩子做其他活動。
為了我們的孩子,我呼籲各位家長要認真思考孩子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的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