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8-10-03 06:00:00

全球化不利發達地區基層

分享:

人類的發展並不平衡,矽谷的人在研究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但在亞馬遜森林裡的原始部落,卻仍在過著新石器時代的生活。過去,由於地大人疏,族群之間互相分隔,所以各自發展出自己的文明,有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活習慣,亦有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到歐洲發現新大陸之後,才知道原來世界這麼大,各地還有那麼多的資源,歐洲各國於是四出掠奪,到處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這是第一波的全球化,動機只是貪婪,手段極為殘酷。當年,歐洲人已有火炮,而世界其他地方大部分只有弓箭長矛。在強弱懸殊下,歐洲殖民主義者,很容易就予取予攜,把土著當作奴隸,把黃金白銀運回祖家。非此,歐洲的工業革命就不可能發展得這麼迅速。

對落後地區而言,這一波的全球化對他們來說是悲劇。不少國家因而滅亡,人民被種族清洗。因此,落後地區對全球化的印象很差。所以當上世紀末發達國家又大肆鼓吹全球化的時候,落後地區大都抱有懷疑的心態,擔心發達國家又會再一次向他們全面開刀。

不只落後國家對全球化不信任,很多NGO(非政府組織)亦抱有類似的態度。他們覺得,發達國家在科技、管理、以及金融手段方面都比落後國家優勝,如果藉着一句公平競爭,就要落後國家開放市場,讓發達國家的企業進來發展業務,落後國家的本土經濟一定會全軍覆沒。

所以,當年每有世貿組織開會,都有大量民間組織前往示威,要求世貿要按不同國家的具體情況區別對待,容許落後國家分階段開放市場,並在關稅上可以有所差異,這等同拳賽,不可能要求輕量級的選手與重量級的選手一起比賽。這種安排令落後國家在新一輪的全球化之中,大部分成為得益者。

全球化令落後國家可以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先進國家把一些原先在本土進行的工序外發到落後地區進行,令落後國家的人民可以不用在田裡耕作,而可以轉去工廠當工人,收入因而可以大大提升。所以,自全球化大力開展以來,第三世界的滅貧工作都開展得非常成功。除了中國以外,越南、泰國、印尼、菲律賓、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巴西等國家的貧窮人口都大量減少,人民的生活得到長足的改善。

從這個角度來看,所謂貧富懸殊,在全球層面其實是在大量改善。先進地區與落後地區的差距,已沒有以前那麼懸殊。

然而,在發達地區的情況卻剛剛相反。本來有些工種只提供發達地區的工人從事,但現在這些工種已逐漸流失到其他新發展地區。發達地區的工人因而失業。即使是有工做的人,這幾年工資增幅亦遠比之前緩慢。原因是工資的競爭已全球化。如果發達地區工人所從事的工作,落後地區的工人也做得來,那工種就會外移,除非發達地區的工人也願意收少一點工資。另一方面,從事高科技工作的人員,由於他們的創新得以在全球發揮功能,他們的收入因而大升,導致發達地區的貧富懸殊日益嚴重。香港亦無法逃出這個厄運。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