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11-14 04:31:29
日報

可愛的動物

分享:
可愛的動物

可愛的動物

我喜歡飼養別人覺得恐怖的寵物——大蜥蜴、陸龜、咬人龜及奇形怪狀的魚。只能說人類對動物有「物種歧視」(speciesism),其喜惡並非基於客觀事實,而是取決於外表、用途、味道等表面因素,某種動物能否獲同情或生存權,全看牠是否符合人類的審美觀。

最明顯的偏見是所謂的「可愛」,圓臉孔、大眼睛和毛茸茸的動物喚起我們的保護本能,於是熊貓和海豚都很得龐,以貓狗為主的寵物產業發展成數十億美元的市場。相反地,蛇、蜘蛛和蝙蝠則屬「噁心」和「有害」,甚至要將牠們趕絕。這種情感偏差影響了保育——可愛的動物獲過度資助與關注,而生態上同樣重要但外形不討好的兩棲類與昆蟲卻被忽視。

動物的用途亦左右我們的價值判斷。牛、雞與豬都有感受痛苦的能力,但牠們被關在工業化農場中,只因其食用價值凌駕了道德考量。這種認知矛盾正是物種歧視的縮影——我們將動物任意分為「寵物」、「牲畜」、「野生動物」與「害蟲」,每一類都有不同的倫理標準。一隻聰明的老鼠闖入家中會被毒殺,只因牠與人類利益相衝突。

這種偏見在文化與飲食上更顯矛盾。於西方社會,吃狗被視為不道德的暴行,但吃豬卻司空見慣。兩者同樣聰明、情感豐富,但一個是摯愛的夥伴,另一個卻成了商品。這種分野,是文化習慣與潛藏的偏見所致。

adblk6

物種歧視揭示了我們只會選擇性地施予道德關懷——外表討好者被崇拜,有用者被剝削,礙事者被消滅,反映的是我們的偏見,而非生命本身的價值。若要超越這些根深柢固的成見,我們必須學會跳出以人為中心的分類,承認所有有感知生命的內在價值與道德權利,跟牠們是否可愛或有用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