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浪終有盡時 全球化互利共贏
在剛結束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上,各成員國的高層領導人聚首一堂,重新審視全球經濟合作的未來。在這次會議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會面引發了廣泛關注。這次會議的成果不僅反映了各國在經濟領域的合作意向,更顯示出特朗普試圖拉攏盟友圍堵中國的策略已經宣告失敗,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將會持續,而特朗普的單邊主義也將隨著他的任期完結而發生調整。
特朗普上任以來,為了圍堵中國,推出了一系列的貿易政策,試圖通過加徵關稅和限制中國企業的進入,來強化美國的經濟地位。然而,在APEC會議期間,許多成員國積極尋求與中國的合作,甚至包括與美國關係密切的加拿大,該國銀行家出身的總理卡尼在會議中努力爭取與習近平會面,這一行為無疑是對特朗普政策的直接挑戰。這些舉動表明,特朗普的圍堵策略已經失去了吸引力,盟友們更傾向於尋找共同發展的機會。
特朗普在上一任期間也沒有親自出席APEC會議,而是派遣高官代表美國參加,這顯示出他對APEC及全球化的冷淡態度。此次會議前後,特朗普雖然安排了亞洲行程,但最終仍沒參加會議,這明顯是出於不想認同APEC所代表的全球化趨勢。這樣的選擇,無疑在向外界傳達了一種訊息:特朗普政府對多邊合作的漠視,反而可能加速其他國家全球化的推進,以免被美國牽着鼻子走。
習近平在會議中提到,經濟全球化近年來遇到了回頭浪,這一說法不言而喻地指向特朗普上任後掀起的貿易戰。APEC的成立初衷是促進亞太地區的經濟合作,推動貿易自由化,這對各國經濟的增長與繁榮有著重要的意義。1994年在印尼茂物提出「茂物目標」,讓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分別於2010年和2020年實現貿易投資自由化,成果實現和中國在自身經濟發展同時,維護多邊主義不無關係。
此次APEC會議的成果顯示,成員國在推動經濟合作方面的共識愈加明顯,中國在這一過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隨著冷戰結束,美國與蘇聯的對立局面已經過去,中國強調尊重國家主權,並不主張輸出意識形態,這與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相契合。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更是將全球化的問題提升到新的高度,為各國提供了合作的機會。
然而,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卻試圖「分而治之」,企圖將西方盟友與非西方盟友隔離開來,對盟友施加各種壓力,這種策略注定難以持續。隨著美國內部的政治變化,民主黨的加州州長紐森和前副總統賀錦麗也開始著手規劃競逐總統寶座,特朗普及其盟友面臨的壓力將會愈來愈大。如果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未能真正刺激美國的本土工業,改善就業狀況,甚至未能對公共財政帶來實質幫助,這種單邊主義的經濟貿易策略將會在任期中途不得不進行大幅調整。
APEC會議所帶來的成果,顯示出全球化的發展勢頭依然強勁,而特朗普翻起的回頭浪也策略失敗,反為全球經濟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機會。面對未來,我們需要把握這一時機,推進合作,共同面對挑戰,實現互利共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