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女首相推經濟改革 取消食品消費稅明智
日本新任女首相高市早苗領導自民黨調整執政聯盟夥伴,從公明黨轉向與維新會合作,展現其政治手腕與協調能力。其中備受關注的承諾,是研究將食品消費稅率降至零,這項政策不僅標誌著其經濟改革的重要方向,也顯示她對民生負擔的關注。香港面對財政赤字壓力,社會上有聲音建議引入消費稅,日本這項改革值得香港深思,在當前經濟環境下,開徵消費稅並非明智之舉。
高市早苗於1984年畢業於神戶大學經營學科,因憧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經營哲學,進入松下政經塾學習,其後獲資助赴美留學。這段經歷反映她對市場運作與企業管理有深入認識,並非傳統政治人物。她在從政高峰期間加入安倍晉三政府,對推動「安倍經濟學」有顯著貢獻,其經濟政策理念強調透過政府支出刺激增長,並偏好央行寬鬆貨幣政策來提振經濟。
高市早苗一直以英國前首相「鐵娘子」戴卓爾夫人為政治偶像,在公開場合刻意模仿其裝扮與強硬風格。這種認同不僅是女性從政者的形象塑造,更是對自由經濟理念的認同。戴卓爾夫人任內推動稅制改革與公營服務民營化,重塑了英國經濟面貌。高市早苗對其推崇,反映了她對市場經濟與小政府理念的傾向,這與她提出取消食品消費稅的主張一脈相承。
日本食品消費稅自1989年開徵以來經歷多次調整,從最初的3%逐步提高至2019年的10%。為減輕低收入群體負擔,日本政府設有減輕稅率制度,但執行上卻產生許多不合理現象。例如,同樣一份街邊小食,外帶適用8%稅率,若在店家的簡易餐桌食用則稅率升至10%。這種複雜的稅制劃分不僅增加行政成本,更扭曲了消費行為與市場運作。富貴人家不介意食品開支多一成,但基層市民就可能因為繳稅而減少購買健康食物。高市早苗推動取消食品消費稅,正是要消除這些制度弊端,讓稅制回歸公平與效率。
香港面對財政赤字壓力,多年來有聲音建議引入消費稅以擴闊稅基。然而,日本數十年的消費稅實踐顯示,這類稅項不僅增加基層生活壓力,更會影響旅遊消費與經濟活力。日本政府為解決消費稅帶來的問題,不得不設置複雜的減免機制,反而增加了行政成本與市場扭曲。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維持簡單低稅制是競爭優勢,引入消費稅可能抑制消費意欲與經濟增長,打擊香港旅遊城市的吸引力。
香港財經及庫務局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股票印花稅和物業印花稅在降低稅率後反而增加了整體收入,為庫房帶來可觀進帳。相反,煙草稅率上升後稅收卻不增反減,而煙民人數也未見明顯回落。這些案例說明,稅率與稅收的增減沒有必然關係,關鍵在於能否促進經濟活力與擴大稅基。香港應當借鑑日本經驗,審慎評估開徵新稅的必要性,並創造更有利的營商環境,讓社會整體財富增長,這才是解決財政問題的根本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