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戰現轉機 凸顯中方優勢重塑全球貿易格局
中美貿易談判代表在吉隆坡宣布,就關稅、芬太尼、農產品貿易等問題達成協議框架,為周四的習特會鋪路,將是2019年以來,兩位領導人的首次面對面會談。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有緩和跡象,這場拖延了很久的貿易談判,期間多次轉折,凸顯了中方在貿易戰中的戰略優勢,全球貿易格局亦將因此而重塑。
過往中方對美方的出招,只限於對等回應,今次卻是十年磨一劍,看準對方的要害處,升級反擊;稀土牌的出招,就令美方不得不作出多方面讓步,並盡快與中方達成共識。稀土元素之所以成為中美貿易談判中的戰略武器,正是由於中國生產了全球90%的精練稀土和稀土磁鐵,令中國擁有無可比擬的談判優勢。中國商務部在10月9日頒布一系列稀土出口管制新規定,原計劃於11月8日和12月1日生效。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今次會後公布,中美已就稀土和大豆等問題,達成初步共識,據報中方已同意推遲一年執行稀土出口限制措施。
與此同時,中國經營貿易多元化的策略,亦成效顯著。在2025年頭三季,中國出口同比增長超過6%,包括對歐洲、東盟、非洲、拉丁美洲的出口都有大幅增長;其中對歐盟出口增長超過14%,對東盟國家增長15.6%。顯示中國通過將產品轉向其他市場,已成功抵銷於美國市場的損失,大大降低中國對美國市場的倚賴,為中美談判增加優勢,這些都表明中方的策略是有效果的。面對美國的關稅壓力,中國亦展現出強勁的經濟韌性,以多元策略搶佔全球其他市場份額,並加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都在增強中方應付美方開打貿易戰的有利條件。
正如最近英國《經濟學人》的文章形容,中國已在貿易戰中打勝仗,當美方代表財長貝森特以為中方很弱時,現實剛好相反。尤其中方已懂得如何有效反制美方,更試驗了運用本身的長臂管轄貿易法則,正在改變全球經濟走向。
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緩和,各地股票市場反應正面,顯示全球經濟體都在期待中美兩國找到和平共處、互利共贏之道,若中美兩國元首會面帶來好消息,全球各國都可望鬆一口氣。不過,以特朗普的作風,今次達成共識的局面不知可維持多久,全球貿易格局在重塑過程中,就必然會有反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