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1-11-17 04:30:00
日報

通關的盲點

分享:

至今距中國首次將新冠肺炎病例通報世衛已逾300天。隨著默沙東和輝瑞藥廠相繼成功研發新冠肺炎口服藥,能大幅減低患者住院或死亡風險,《經濟學人》已預告在2023年前,對於已發展世界的大部分人而言,新冠肺炎將不再是一種致命疾病。

誠然,疫情仍存在著不少變數:樂觀一點的話,早前日本第五波疫情莫名地快速降溫,研究指很可能是Delta變種病毒在基因組變異過程中發生變化,來不及修復,導致自我滅絕。可是另一方面,新變種病毒的威脅一直存在,極可能會為疫情帶來戲劇性變化。但怎樣也好,目前世界各國已採取「與病毒共存」的方針,而非清零政策。
 

這種方針上的轉變,令香港對外通關的前景變得相當微妙。本來由於內地與本港均採取清零政策,隨著本地疫情持續受控,與內地通關已是觸手可及,但鑑於世界各國開始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令香港與內地通關變相是對外地閉關,兩者無法相容,令港人感到相當惆悵。

對政府來說,先與內地通關固然有政治上的必要性。但即使撇開這點,也實在難以叫一眾官僚白白放棄尚算行之有效的清零政策,而投向一種極大的不確定性,且不說這很可能會令他們烏紗不保。

不過,很多支持放棄清零政策的人也忽視了這一點:2003年沙士疫情對港人造成了「心理創傷」,從此對任何疫情都聞之色變。每日超過100宗確診的話,社會便會陷入恐慌狀態——試問這樣又如何「與病毒共存」?港人可承受新加坡每日3,000宗以上的狀況嗎?市民對政府有該等信任程度嗎?在這些疑問得到正視之前,與外地通關可說是緣木求魚。   周三刊出

通關的盲點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