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17-07-19 06:00:00

影子按揭活動的蛛絲馬跡

分享:
金管局無法管地產發展商等。圖為總裁陳德霖。(資料圖片)

金管局無法管地產發展商等。圖為總裁陳德霖。(資料圖片)

常有人問讀經濟學有何用處。既無關俾冧把炒股,也不是學做生意發達,還不如讀甚麼管理學市場學來得實際?這是香港大部分家長和學生的印象。也許有點真理,畢竟大學經濟學課程離地內容甚多,反映的是象牙塔內的興趣,學生連消化也來不及,更不用說甚麼實際應用了。

我認為經濟學者的重要技能之一,是解讀殘缺不全的數據,知道可以得出甚麼結論,搞清楚事情之間的因果關係。

就如樓市,最近鬧得火熱的是發展商如何提供「一條龍」按揭服務幫市民買樓,又免壓力測試,又可以借到盡,產品五花八門,條件比一般銀行寬鬆得多。同時財務公司按揭服務湧現,有關廣告多到名字也記不清,一按二按款式包羅萬有。這些傳統銀行體系以外的借貸活動,可以籠統稱為影子銀行(shadow banking),既指其受的監管較寬鬆,也指外間對其運作和規模了解不多。

追本溯源,金管局自2009年陸續推出針對按揭的宏觀審慎政策(最近的第八輪措施在5月實行),收緊按揭成數,提高壓力測試的要求,令買樓換樓的門檻大大提高。問題是金管局只有權監管傳統銀行之類的「認可機構」,沒有收取存款的發展商、經紀行、財務公司(統稱「持牌放債人」)都不在管轄範圍之內。

水向低流,傳統銀行做不了的生意,自然就轉移到影子銀行了。

理論推演上如此,可有數據支持?影子銀行顧名思義,貸款數據不用公諸於世,除了江湖傳聞,難以準確量度其業務的規模。退而求其次,我利用港交所(388)網頁找到的「行業概覽」(亦即上市公司委託顧問公司就有關行業作的調查),綜合幾個不同來源,得出以下結論︰

一.「認可機構」數字維持穩定(約200間),「持牌放債人」數目2010年前長期維持於800個以下,唯獨2010年後急速上升,在2016年已增至1,800多個。行業增長跟金管局推出政策時間上相當吻合。

二.行業人數增多(亦即extensive margin),但影子銀行個別放債人有沒有多做生意(亦即intensive margin)?根據「行業概覽」,雖然放債人總貸款數額上升,除以放債人數目的平均貸款額卻未見明顯上升趨勢。當然,訪問調查出來的貸款額不一定準確。

影子銀行愈做愈多的同時,從金管局近年公布的《住宅按揭統計調查》中,卻見住宅貸款數字異常穩定,何解?傳統銀行和影子銀行角色轉換,如何影響香港金融體系穩定?過兩日再談。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