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1-09-01 19:45:00

新冠肺炎|內地研究:武漢患者出院1年仍有後遺症

分享:
武漢金銀潭醫院在爆疫初期收治大批新冠患者,被稱為疫情「風暴眼」。(互聯網)

武漢金銀潭醫院在爆疫初期收治大批新冠患者,被稱為疫情「風暴眼」。(互聯網)

內地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底在湖北武漢爆發後,武漢金銀潭醫院成為首家專責接收新冠患者的醫院。內地多名醫學專家追蹤1,276名新冠康復者自金銀潭醫院出院後6個月及1年的健康和生活情況,發現多數人在發病1年後仍有最少1項異常症狀,包括疲勞或肌肉無力、睡眠困難、脫髮、嗅覺和味覺障礙等,而他們出院1年後的健康狀況雖然相比出院6個月時有明顯改善,但仍未恢復至基線健康水平。相關研究論文已於上周六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

有關研究刊於國際醫學期刊《刺針》。

有關研究刊於國際醫學期刊《刺針》。

研究由金銀潭醫院、首都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及中日友好醫院的專家共同完成,研究對象中位年齡為59歲,男性佔681人(53%);864人(68%)住院期間曾插喉及用氧氣罩,94人(7%)需要高流量鼻插管、無創機械通氣或有創機械通氣,54人(4%)入住ICU,307人(24%)接受皮質類固醇治療。

焦慮抑鬱比例上升

研究顯示,最少有1種後遺症的人數比例由6個月時的68%降至12個月時的49%;疲勞或肌肉無力是最常見症狀,但由6個月時的52%下降至12個月時的20%;更多患者出現焦慮或抑鬱,由6個月時的23%增至12個月時的26%,主要是輕度焦慮或抑鬱,僅1人曾求助心理醫生。

肺功能方面,6個月時有128人進行肺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CT)後發現最少1種影像學異常;12個月時,中度和重度患者有此情況的比例下降至39%及40%,危重患者仍高達87%。

呼吸困難比例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mMRC(呼吸困難)評分為1或以上的(越高分越易感到呼吸困難,例如3分是「平路行走100米,每隔幾分鐘就需要停下來呼吸」),比例從6個月時的26%略微增加到12個月時的30%。出院後12個月期間,約20%至30%的中度患者出現肺彌散障礙(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通過肺泡膜進行交換的物理彌散過程發生障礙),而這一比例在危重患者中高達54%。論文認為,此現象令人擔憂,應探索預防或改善後遺症的策略。

去年1月底,金銀潭醫院20名新冠患者集體出院。(資料圖片)

去年1月底,金銀潭醫院20名新冠患者集體出院。(資料圖片)

女性出現後遺症比例遠高於男性

研究還發現,女性受新冠後遺症的影響更大,有疲勞或肌肉無力的女性比例是男性的1.43倍,焦慮或抑鬱的比例是男性的2倍,彌散障礙的比例是男性的2.97倍。研究同時指出,在患病前有工作的479人中,422人(88%)已恢復原工作,且大多數 (其中76%)已恢復原有工作水平。57人(12%)沒有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其中18人稱是因為身體機能下降,14人不願意做以前的工作,10人失業。

「長期新冠」影響正常生活工作

《刺針》針對今次研究發表評論,指「長期新冠」(long covid)是現代醫學的首要挑戰,隨著新冠肺炎大流行持續不斷,持續的疲勞、呼吸困難和抑鬱等症狀可能影響到數百萬人,但民眾對這種情況知之甚少。此外,由於未有經驗證治療方法和康復指導,「長期新冠」會影響患者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在社會層面上,則增加醫療保健負擔,加劇經濟損失。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去年1月曾到金銀潭醫院考察。(互聯網)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去年1月曾到金銀潭醫院考察。(互聯網)

去年2月,武昌方艙醫院首批28名新冠輕症患者集體出院。(資料圖片)

去年2月,武昌方艙醫院首批28名新冠輕症患者集體出院。(資料圖片)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