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0-03-19 17:00:00

「並非實驗室產物」美研:新冠肺炎病毒從動物躍入人類進化

分享:
電子顯微鏡下的新冠肺炎病毒。(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電子顯微鏡下的新冠肺炎病毒。(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無論是美總統特朗普指的「中國病毒」,還是袁國勇教授的「野味惹的禍」,對於新冠肺炎病毒的「源頭」,至今仍眾說紛紜。剛發表在《自然醫學》期刊的一個跨學府研究就認為,導致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病毒本身是從動物躍入人類進化致病,屬自然演化結果,沒有證據表明是來自實驗室的人為產物。

論文標題為《SARS-CoV-2的近端起源》,集結了美國斯克普里斯研究所、哥倫比亞大學,澳洲悉尼大學,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等科學家,對比了新冠肺炎病毒與其他相關冠狀病毒的公共基因組序列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從動物宿主跳進人體的自然進化證據。科學家集中研究病毒外部的分子結構,用來穿透進入動物和人類細胞的刺突蛋白兩大特徵:一種能鉤住宿主細胞的「受體結合域」(RBD),以及將病毒裂解並輸入細胞的「卵裂位點」。發現病毒的RBD部分已進化到能靶向人類用來調節血壓的ACE2細胞進行攻擊,科學家認為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絕非基因工重改造得來。參與研究的斯克普里斯研究所免疫學與微生物學副教授Kristian Andersen博士強調,「憑病毒的這兩個特徵,排除了實驗室操作的可能性。」

科學家概括了病毒來源的兩個可能性,其中一個是病毒通過在非人類宿主中的自然選擇演變為當前的致病狀態,然後跳向人類。情況如同SARS時麝貓傳人以及中東呼吸綜合症時駱駝傳人。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跟蝙蝠的冠狀病毒非常相似,但現階段未有蝙蝠傳播人類的案例。

另一個可能性是該病毒的非致病性版本從動物宿主躍入人類,然後在人群中演變為目前的致病狀態。例如穿山甲的冠狀病毒的RBD結構,與新冠病毒非常相似,可能經中介宿主傳播人類。

Ad Block

此外科學家也發現,新冠肺炎病毒裂解並入侵細胞的卵裂位點,跟禽流感的菌株相似,意味著可以在人與人之間輕易傳播,變成流行病。團隊警告目前尚未知道傳播來源是如何發生,如果致病病原體仍在動物間傳播,再次跳入人類,那就不能阻止再次疫情爆發的可能性。

(來源: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網址:https://www.scripps.edu/news-and-events/press-room/2020/20200317-andersen-covid-19-coronavirus.html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0820-9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