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11-26 09:00:00

約四成心血管病患者同時患抑鬱 死亡率高4倍 醫生揭1招治療降風險

分享:
約四成心血管病患者同時患抑鬱 死亡率高4倍 醫生揭1招治療降風險

約四成心血管病患者同時患抑鬱 死亡率高4倍 醫生揭1招治療降風險

心理病還是心臟病?有醫生引述研究指出,有40%的心血管病患者會同時患上抑鬱症或焦慮症,其死亡率甚至比一般高4倍。醫生指出,在治療上可以採用1大方法降低這些風險。

約4成心血管病患者同時患抑鬱

重症科醫生黃軒在其facebook專頁上分享指,一名曾有心肌梗塞的中年男子覆診,其血壓穩定且膽固醇控制良好,檢查報告正常。但卻向醫生表示自己每天都覺得活著沒意思。後來,男子因胸悶、心悸和失眠而求醫,以為是心臟病又發作。黃醫生指,在心血管診療中,除了心臟的健康狀況至關重要,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樣不容忽視。研究指出,約40%的心血管病患者同時患有焦慮或抑鬱,有研究指出,抑鬱問題在冠狀動脈疾病、周邊動脈疾病、心臟衰竭等心血管病患者中佔五分之一,可見這個情況是較常見。即使心血管的指南建議應對冠心病患者進行抑鬱篩檢,但實際「治療率」依然仍是很低。這種「高負擔-低診療(High burden–Low care)」的現象普遍存在,許多患者的心理痛苦往往被遺忘。

死亡率高4倍 

而原因是一個多層次的結構性問題,包括醫生訓練重心在心血管指數,所以甚少有情緒篩檢工具、門診時間有限制,令醫生難以與病人深談心理問題、亞洲文化習慣把「情緒困擾」定義為軟弱標籤。

黃醫生強調,忽視這個問題會帶來嚴重後果,重度抑鬱症患者面臨心臟疾病的死亡風險提升約3倍。有研究顯示,抑鬱症的心肌梗塞患者,其死亡率高出一般人2–4倍。他指出,心理壓力會導致交感神經系統失衡,加劇發炎反應,進而使心臟健康惡化,形成「心臟病 → 抑鬱 → 惡化→ 抑鬱」的惡性循環。

adblk5
抑鬱症症狀|自殺傾向:因認為自己沒有價值而出現輕生念頭,這是危險的徵狀,必須求醫 抑鬱症症狀|食慾改變:多數患者會變得食慾不振,長期下去會體重減輕。亦有小部分患者會食慾暴增 抑鬱症症狀|容易激動:情緒容易激動,旁人或感到反應過敏 抑鬱症症狀|情緒低落:容易感到悶悶不樂,無法感到開心,伴隨一些負面想法 抑鬱症症狀|對事物失去興趣:即使本身的興趣和嗜好,都變得不想去做、去玩 抑鬱症症狀|睡眠改變:抑鬱症患者往往會失眠,日間感到極度疲倦。也有患者會嗜睡、睡很久或不願起床 抑鬱症症狀|難以集中精神:受情緒影響,難以集中精神做一件事 抑鬱症症狀|覺得自己沒用:患者自我價值下降,認為自己一事無成,做的東西沒人欣賞、沒有用處

醫生揭1招治療降風險

美國心臟學會(AHA)建議,心血管門診應例行進行PHQ-9和GAD-7等情緒篩檢,並推動整合式照護(Integrated Care),讓心臟科醫生、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及護理人員共同協作,為患者提供全面護理。根據一項研究指出,有27,670位心血管疾病復健患者中,復健前有約40%以上患者有抑鬱傾向,經整合心理治療後,復健後憂鬱可降至約16%。黃醫生指,整合治療可實現:

  • 降低再住院率
  • 提升用藥依從性
  • 改善整體生活品質

黃醫生表示,心臟疾病不僅是生理層面的挑戰,還涵蓋了被忽視的心理情緒因素。儘管手術能夠打通冠狀動脈,唯有通過細緻的傾聽與同理心,我們才能真正打開那堵塞已久的心理障礙。
若你或身邊的家人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關注檢查報告中的數值,別忘了詢問:「你最近感到快樂嗎?」這樣的關心,往往比藥物更能拯救一顆心靈。

ADVERTISEMENT

周身骨痛?貼佢啦!送健之堂石墨烯艾草溫熱舒壓貼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