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19-07-17 10:00:00

檢測心臟血管年齡 評估發病風險

分享:

如想知道自己是否患心臟病,在進行各式檢查前,可先接受醫生準備的簡單問卷評估,了解心臟狀況。較常見的問卷是「心臟血管年齡」,能夠計算出個人心臟年齡、引致心臟衰老的潛在風險等,從而計算未來十年患上心臟病的機會率。數字愈高,罹病風險愈大。

另一方面,若然具備高危因素的話,亦應考慮接受心臟檢查,由醫生跟進及評估,以了解可有患上心臟病風險。這些高危因素包括40歲或以上的男性,或是45歲或以上的女性、家族成員曾患心臟病,以及平日是否經常高脂飲食、肥胖、吸煙、缺乏運動,或是有三高之一如高血脂、糖尿病及高血壓等。如符合其中一種或以上,亦不應怠慢。心臟檢查方法多樣,較為人認識的有心電圖、24小時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及血壓監測等,近年更有嶄新檢查儀器如彩色超音波回音心臟圖、頸動脈超音波及冠狀動脈血管造影。

彩色超音波回音心臟圖透過超音波回音技術,量度血液流過心臟及心瓣時的情況;血液的流動方向以不同顏色來顯示,使診斷更為精確。頸動脈超音波則採用二維超音波技術,觀察頸部大動脈,從而找出粥樣斑塊,以了解動脈有否狹窄或受阻。

冠狀動脈血管造影為非創傷性方法,利用高速多層螺旋電腦掃描器(MDCT),在每次心臟跳動時,快速掃描出多張心臟及心血管橫切面圖片,能準確診斷早期冠狀動脈梗塞,就連心血管極微量的鈣化現象亦找得到。不過,有關儀器對患有嚴重血管鈣化的長者來說,誤差情況會出現,因此進行電腦掃描時需顧及心臟跳動所引致的影像瑕疵。

Ad Block

作者為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心臟科顧問醫生周榮興醫生。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