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守護健康第一道防線!
最近一宗涉及一名13歲女童不幸感染乙型流感併發腦病變、心肌炎及休克而最後病逝的個案,再次喚起市民應盡早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的重要。
每年秋冬,隨天氣轉涼,流感病毒逐漸活躍起來,帶來傳染與併發症的風險。常見症狀包括急性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頭痛、全身乏力、肌肉及關節痛等,嚴重情況更可出現併發症,包括肺炎、敗血症、腦炎、心肌炎,甚至死亡。
預防勝於治療,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能安全有效地預防流感及其併發症。通常建議在每年秋天接種,讓身體有足夠時間產生免疫力(大概為接種疫苗後約兩星期)。有些人會問,為何要每年接種疫苗?
流感病毒會不斷發生基因變異,當流感病毒出現「抗原漂移」(輕微改變),便會產生新的病毒株,當中並沒有規律可預測。因此,每年世衛會收集不同地區傳播中的流感病毒資料,並建議流感季節應採用的流感疫苗組合,讓藥廠有足夠時間生產合適的疫苗。一般而言,所有年滿6個月或以上的人士都應接種流感疫苗,以保障自己及身邊的親友(除個別有已知禁忌症的人士外);而對於感染風險較高或容易出現併發症的人士,例如長者、兒童、孕婦、慢性病患者、醫護人員、安老院舍護理人員和家禽從業員,疫苗接種更加重要。接種後最常見的副作用多為輕微不適,例如注射部位紅腫和疼痛、疲勞、肌肉疼痛和輕微的發燒,一般來說,這些反應輕微和短暫,並會在數天內消退。
目前,醫院、診所及地區康健中心都有提供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服務。借鑑外國基層醫療的發展模式,社區藥劑師會與醫生和護士合作提供疫苗接種服務,透過跨專業團隊提升市民對疫苗接種的認知、信心及可及性。展望將來,基層醫療的發展繼續透過醫生、護士、藥劑師及其他醫療專業共同協作,攜手邁向一個更加健康、充滿活力的社會。
作者為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藥劑師李家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