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2-07-21 04:30:08
日報

脾虛夾濕 易成黃面婆

分享:
脾虛夾濕 易成黃面婆

脾虛夾濕 易成黃面婆

「老公成日笑我係黃面婆,我哋係黃種人嘛,面黃都好正常啫!? 」

他丈丈聽後調侃說:「李醫師,我娶她的時候,她明明不是黃種人,是白裡透紅的大美人。」引得大家笑作一團。

面色是五臟氣血在外在的表現。中醫診症講究望聞問切,望診首要望面色。人的面色按中醫五行,青、赤、黃、白、黑,與五臟肝、心、脾、肺、腎相對應。黃種人健康的膚色應該是「紅黃隱隱、明潤含蓄」。若看病容會以黃色做基調,再細分是否黃中帶其他顏色。

香港人的面色,很多就像和這個病人一樣偏黃欠光澤,因為香港的氣候和水土,容易出現虛證和濕證,這會令我們面色看來偏黃或者萎黃。

黃為脾土之色,面色萎黃反映脾虛失運,化源不足,或久病血虛失養。面色萎黃,還可以有脾胃氣虛、脾虛濕重和氣血不足之分。

氣虛萎黃的,表現為活力不足,連說話也氣弱無力;濕重的人,面黃面浮,四肢困重,大便軟爛;營血不足的面色黃而白,除了體弱久病的人之外,在愛減肥的少女面上也會看到。那些少女,不會因為面色黃白而來求診,但她們會因為月經量越來越少,才肯乖乖來調理。

不想做黃面婆,就要留意補脾氣,多食健脾益氣的食物,少食生冷損傷胃氣。針灸或自己按摩足三里、三陰交、血海這些穴位,也有助改善面色。

adblk6

突然又有人問:咁白人面色又如診斷?黑人又怎看面色?

哈,連李醫師也要「黑人問號」了!

中醫師,國際針灸醫師,高級營養師。著有《中醫師教你的103道家常湯.茶療》等。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