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0-03-23 12:30:00

醫療保險能令你患癌無憂?

分享:

買了醫療保險,即使生病也不用擔心住院開支?非也!不少病人對自己購入的保險一知半解,有些甚至連自己的保險是甚麼類型也不清楚,屬於住院保險?抑或危疾保險?保額有多少?若不了解這些最基本的資料,又怎能確保將來保險能夠保障自己的醫療開支?

當病人確診癌症,通常都會先考慮究竟在公立醫院治療,抑或在私營醫療診治。不少病人會第一時間回想,自己二、三十年前曾替某位做保險經紀的朋友買了一份住院保險,以為即使如今確診癌症,保險賠償應該都能支付大部分醫療開支。依過往臨床所見,筆者近七至八成病人以為這些舊式保險足夠治病。其實,這些舊式保險一般屬住院保險,保額大多只有數萬至20萬元不等,基本上只夠在私家醫院進行簡單檢查,如入院抽血、照造影、抽組織,保額遠不足以負擔手術,更遑論在私家進行接受術後的輔助治療。

曾有病人因急性問題入住公立醫院,惟因爲治療輪候時間過長,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心想有份住院保險「衰極有個譜」,最終便決定自行離院,轉到私家醫院醫治,但轉院後才發現治療費用遠超原本預算。例如,在私家照內窺鏡連抽組織和通膽管,一次費用可動軏數萬港元,且視乎手術複雜程度,還需因應病人身體狀況和病情變化去安排其他治療,牽涉額外開支。

的確,由懷疑到確診癌症,公立醫院或需時數月至半年,不論在輪候手術,甚或手術後輪候輔助治療亦需花不少時間。在每次輪候期間,癌細胞都有可能由本來可根治的階段,迅速惡化並擴散至身體各部位。至於在私營醫療,過程無疑比較快捷,花費一至兩周即可確診,隨即開展治療,但費用則相對高昂。以早期癌症病人為例,由確診到根治性手術治療,以至用作減低復發風險的術後治療,病人或需花費二十多至五十萬元,甚至逾百萬元不等。若病人在買保險時沒有為醫療費用作預算,很多時保險會變得「到喉唔到肺」。對癌細胞已擴散的患者而言,治療目的旨在與癌共存,病人需要接受長期治療,費用更無法預算,加上病人大有可能因爲病情嚴重而無法工作,若只得一份有限保障的住院保險,將會為生活帶來巨大壓力。

醫療保險在完善的醫療保障中固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購買者更須留意保單的內容。未買保險人士,建議先了解自己的需要,找一位有責任感且能按客戶需要作適切建議的保險從業員,選擇一份合適的醫療保險。至於已購買保險的朋友,建議仔細閱讀自己的保單,了解保單列明的保障,萬一他日不幸患上重疾,也清楚知道手頭上的保險是否足以應付在私營醫療進行檢查及治療的開支。未雨綢繆,一定比臨渴掘井好!

作者為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黃麗珊

黃麗珊

黃麗珊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