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娛樂
2023-01-27 04:29:32
日報

假如開拍《毒舌大狀》衍生劇

分享:

吳煒倫首次自編自導的《毒舌大狀》(簡稱《毒舌》)年卅晚(1月21日)上映,僅5天累積票房已衝破3,000萬。去到周四(1月26日,大年初五)上午11時更升穿3,400萬大關,並打破「賀歲片單日票房」等多項紀錄,氣勢如虹。

電影成績彪炳,一點也不意外,單看幕前卡士──由霹靂無敵「乜都得」的黃子華做主角,「膽拖」金馬影帝謝君豪、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廖子妤、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王丹妮、上位男神栢天男、「宅男女神」楊偲泳,還有「ViuTV一哥」何啟華,已教人高呼「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此網絡金句源自美國動畫《Futurama》)。加上這套戲走「爽片」路線,尤其後半段將所有事情推至死角,去到最後庭上決戰,主角林涼水出「大絕」救回命懸一線的曾潔兒(王丹妮飾)。如此處理,擺明車馬要令買飛入場的觀眾有宣洩情緒的機會,趁新正頭一「兔」烏氣。

《毒舌大狀》

香港光輝的終結

要做到這種觀影效果,就必須從故事設定入手。老實說,《毒舌》的「大橋」是冤案,將《審死官》(1992)「楊氏冤案」與《九品芝麻官》(1994)「戚秦氏冤案」全新演繹,屬於2023年二合一時裝版。而栢天男飾演入贅鍾家的丈夫鍾京頤,則是加強版的陳世美(即《包青天之怒鍘陳世美》),只是陳世美拋棄正室,鍾京頤則拋棄情婦。換句話講,劇情算不上創新,但依然能夠令人覺得「抵睇」,並以滿足和興奮的心情離場,全因導演藉着林涼水庭內庭外「瞓身」幫助曾潔兒翻案,繼而力抗鍾氏家族的全方位打壓,巧妙地為近年面對社會動盪而深受衝擊的香港人說話。大衛決鬥歌利亞,這種安排觀眾不可能沒有共鳴。

而劇本聰明之處,在於吳煒倫「以時間換取說話空間」。案件2002年發生,最終林涼水慘敗,眼白白睇住曾潔兒因殺女罪成入獄,彼時尚未出現50萬人參與「7.1遊行」。及至2004年,已坐了兩年冤獄的曾潔兒決定上訴,距離「佔領中環」發生尚有大約3,650天,對很多2023年入場睇戲的觀眾而言,《毒舌》的時代背景正是「香港光輝歲月的終章」。這個曾經令無數人感到自豪的亞洲國際都會於過去20年發生過甚麼事,你我皆知,不用在這裡明言,畫面和對白如比一面鏡,愈教人振奮的情節,正好反映現實存在的落差。哪怕電影獲政府與內地公司「泵水」(電影發展基金提供部分融資、阿里巴巴影業是多個投資者之一),依然成功「過關」開拍,正因故事借古諷今,以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觀眾憑個人經驗自行解讀即可,但又不會予人口實,令別有用心者乘機炒作。

犯駁位不少

另一方面,戲中場口的對白包含大量專業知識和審訊程序,這種「專業處理」既能加強故事張力,亦令觀眾容易看得入神,縱然戲中犯駁位不少──譬如鍾家財雄勢大,何以鍾氏夫婦明知難逃法網,仍然沒有即時乘搭私人飛機離港,竟然返家「靜候」執法者上門?而林涼水的覺悟也刻劃得未夠深入細膩,在劇情鋪排下,他的性格轉變來得非常突然,僅以一幕球場上的懺悔交代,令人有種「跳掣」的感覺(也可能跟「子華神」的演繹方法有關)──但依舊無損《毒舌》的可觀度,記得散場當刻,我用「幾好睇」來形容,給予評分相當高,反而最大的「問題」是,整個故事沒有給予廖子妤充分發揮機會。

Ad Block
《毒舌大狀》

《毒舌》的美劇思維

無可否認,阿魚飾演千金小姐鍾念華非常好戲,亦交足戲,但導演只給她講幾段對白,以及不停在鏡頭面前擺出一副視人命如草芥的惡樣,就難免有點浪費;作為她的忠實擁躉,覺得有點可惜。但《毒舌》畢竟以林涼水作主軸,加上現時整套戲已經全長135分鐘,再為阿魚加戲就會變得很累贅,然後以美劇製作的思維出發,想到一個提議:假如開拍《毒舌》衍生劇,此事可行嗎?

故事以鍾念華做主角,篇幅以3集至5集為限,每集15至30分鐘左右,詳細交代她最初怎樣認識曾潔兒與鍾京頤,繼而走上一條不歸路,既填補現時電影版劇情空白,亦令鍾念華角色更為立體。如果《毒舌》開拍前,已經想到另外拍攝衍生劇,並安排在串流平台上架,這樣觀眾可以先看劇,了解鍾念華的為人(包括家庭背景、成長經歷),再買飛入場睇戲,阿魚出場的幾幕戲就變得更有說服力,刺激票房。當然劇本創作和人物設定要相當扎實,亦需要有充足資金和詳盡策劃配合,不知吳煒倫與電影公司有沒有這種構思。但假若日後研發劇本和新戲時,加入「電影+劇集」的戰略思考,說不定會為本地影視產業發展帶來新動力。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