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10-23 04:30:28
日報

海洋公園收入續增 創特色品牌迎競爭

分享:
海洋公園收入續增 創特色品牌迎競爭

海洋公園收入續增 創特色品牌迎競爭

海洋公園發布的最新業績顯示,入場人次和收入持續增長。在零售餐飲業經歷寒冬之際,這一獨立機構憑藉團隊努力交出的成績單實屬不易。然而,主題公園在周邊地區正面臨本質轉變的挑戰,未來海洋公園須進一步引入商界合作,強化獨特品牌定位,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

具體數據顯示,海洋公園整體業績顯著改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由負轉正,入場人次與收入同步上升。更值得關注的是,海外遊客來源擴展至美國、澳洲及印度等市場,反映香港旅遊業覆蓋範圍逐步擴大。這種增長不僅體現海洋公園自身的營運成效,更對香港整體旅遊業產生正面溢出效應,證明優質景點能有效吸引多元客源,為本地經濟注入活力。

回顧歷史,海洋公園在回歸前可謂「一園獨大」,其後迪士尼落成雖擴大了香港旅遊吸引力,但競爭格局已截然不同。深圳等地商場紛紛呈現主題公園化趨勢,室內動物園、水族館、滑雪場、大型古裝表演場館及AR科技體驗等項目層出不窮,成為港人北上消費的熱門選擇。與此同時,大灣區大型主題公園持續湧現,例如深圳樂高樂園將進一步改變區域娛樂生態。海洋公園過去依賴的地理優勢逐漸削弱,必須重新思考定位。

海洋公園通過建立自身知識產權體系,配合熊貓經濟推出系列文創產品,帶動紀念品銷售增長。其流動應用程式新增購票、等候時間查詢及預約通行證等功能,提升遊客體驗。但若欲突破現有格局,或可考慮與內地熱門IP合作,例如Labubu或哪吒等擁有龐大粉絲基礎的角色,推出海洋公園特別版系列,創造跨市場吸引力。

adblk6

深入分析營收結構可見,海洋公園主體部分盈利能力穩健,挑戰主要來自水上樂園的持續虧損。這一困境既緣於疫情與經濟周期影響,亦與大灣區同質化競爭有關——區內水上樂園選擇眾多,遊客未必願意專程體驗。借鑑澳門水上樂園今年夏季邀請張敬軒、周柏豪舉辦音樂派對的經驗,香港水上樂園應善用本地娛樂資源,通過演唱會、商務活動等多元形式提升吸引力。同時,可設計結合不同價格定位的酒店住宿套票方案,延長遊客停留時間,創造綜合收益。

作為須自負盈虧的非牟利機構,海洋公園在堅守使命的同時,應更積極運用商業機制拓展影響力。現行推動的「熊貓經濟」極具潛力,兩隻萌態可掬的大熊貓若能仿效韓國熊貓「福寶」的社交媒體營銷策略,有機會引發網絡熱潮。更進一步,可與影視製作團隊合作拍攝熊貓主題電影,或與內地手機遊戲開發商聯動,打造沉浸式飼養體驗遊戲。這種「影視+遊戲」的創新模式,既能深化品牌故事,又能實現多元變現,最終形成香港獨有的文化符號。

海洋公園的業績回升是一個良好開端,但未來發展須超越傳統主題公園思維。通過深化商界合作、創新IP運營及活用娛樂資源,這座承載港人集體記憶的公園方能在新競爭時代中開創獨特道路。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