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茄子,廣東人叫矮瓜,質地細膩又易消化,老人小孩也適宜食用。研究發現它可降固醇,預防血栓形成,減少心腦血管疾病,對消化系統的癌症有食療作用。然而外出用膳,茄子菜式如:魚香茄子、椒鹽茄子、燒茄子、煎釀茄子、茄子蒸肉餅等等,一點也不「清淡」,茄子雖本身高纖低脂,但就非常吸油,經廚師炮製後,往往變成美味但邪惡的「三高」食品。
「走油」是許多茄子菜式的預備工序,就像煲湯肉要汆水一樣,但原來油炒5至10分鐘,茄子裡的維他命已損失三成以上;燒茄子,高溫令營養流失更多。茄子連皮清蒸,是比較健康的烹調方法。將洗淨的茄子剖半連皮蒸20分至爛熟,加炒香的肉碎、麻油,蒜茸、香醋和芫荽末拌食。茄子水煮或蒸熟放涼,切細段,連同洋蔥粒,藜麥,番茄粒,煙三文魚等材料,又可做成健康沙津。
茄子是夏季的瓜菜,民間諺語: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傳統上,秋天過後就少食茄子。網上廣傳是因為秋後的茄子含較多茄鹼(solanine),食之如食砒霜云云。其實茄子哪有這樣毒?
從中醫角度來看,茄子屬寒涼食物,秋後入冬,天氣轉涼後,一般人皆不宜常食,而平素脾胃虛寒的人,任何季節也不應多食茄子。另茄子有活血化瘀作用,手術前也不宜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