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2-05-11 07:30:00
日報

【健康解碼】新型洗腸劑 擺脫難飲形象 助提高大腸鏡檢查接受程度

分享:
【健康解碼】新型洗腸劑 擺脫難飲形象 助提高大腸鏡檢查接受程度

大腸癌為香港第二號癌症殺手,2019年便有2,174人被它奪走性命。儘管醫學界及政府近年大力提倡大腸癌篩檢計劃,然而港人對預防大腸癌的意識甚低,加上對檢查前的洗腸過程感到抗拒,間接令這個癌症殺手肆虐。不過,隨著洗腸劑的改良,檢查人士如今毋須再灌飲大量味道難飲的瀉劑,取而代之的新型洗腸劑改變了飲用方式及味道,相信有助提高大眾接受篩檢的接受程度。

政府數年前開始為合資格人士提供大便隱血測試,務求盡早識別大腸癌患者,不過外科專科老兆雄醫生指出,並非所有瘜肉都會出血,換言之即使隱血測試結果陰性,也無法完全排除大腸癌風險。而對於高風險人士來說(例如出現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及突然消瘦等徵狀或年屆50歲以上),大腸鏡是相對有效的檢測方法,一旦發現瘜肉更可一併切取及抽取組織化驗。而美國胃腸病學協會更建議,年屆45歲人士應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

切走瘜肉 減大腸癌風險

事實上,大腸瘜肉演變至惡性腫瘤的過程以年計,如果能夠及早剷除這些瘜肉,便應減低患上大腸癌的風險。老醫生表示,瘜肉分為增生性及腺瘤性,後者有機會變成惡性腫瘤,若然在檢查過程中發現瘜肉,可以利用電刀切除,再化驗其性質,如為腺瘤性瘜肉,患者就要定期接受相關檢查,監察腸道狀況。

除了有效篩查大腸癌,其實不少腸道疾病也應用到大腸鏡技術。老醫生舉例,近年確診個案有所增加的炎症性腸病(IBD)就是其中一種,透過大腸鏡能夠檢視腸道內的發炎情況,甚至能延伸至小腸末端,觀察是否出現潰瘍,而IBD患者更要每隔一段時間「照腸鏡」,以監察病情及評估用藥成效。

一般而言,現時大腸鏡檢查可在日間醫療中心進行,之前一晚上在家中放瀉,翌日早上進行檢查,下午出院,相對以往需要住院,整個檢查程序安全方便。

新型洗腸劑 刺激腸蠕動

不過,港人對大腸鏡檢查的接受程度依然較低,其中一個原因與事前準備有關。老醫生稱,接受檢查人士要在3日前開始戒口,飲食盡量以低纖食物或粥水為主,避免進食奶類製品,事前1天更要飲用洗腸劑︰「洗腸劑的作用是清除腸道內的宿便,然而傳統洗腸劑味道欠佳,每次更要灌飲2至3公升份量,不少人因此『偷工減料』,沒有飲用指定份量,甚至情願不接受檢查。」

老醫生提醒有意接受檢查人士,假如沒有飲用指定份量,宿便或會停留在大腸內,以致導管鏡頭有機會被堵塞,無法看清前方,轉彎時就有困難,甚至可能導致穿腸。而由於腸壁沾有大便,故此或會看漏微細瘜肉,無法排除潛在病變。

近年有新型洗腸劑擺脫「難飲」的形象,有助提高大眾接受大腸鏡檢查的意欲。老醫生指出,新型洗腸劑味道類似橙汁,接受檢查人士事前只需飲用150毫升,再喝2公升任何液體,例如電解質飲品、清茶或果汁,整個過程重覆一次,直至大便時排出清水便可。而這種洗腸劑含有刺激腸道蠕動的成份,令宿便更易被排出。

老醫生提醒,一旦發現疑似徵狀就應盡早診斷,在瘜肉病變前將威脅清除。而大腸癌的檢查方法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檢查方案。
 

Ad Block
外科專科老兆雄醫生

外科專科老兆雄醫生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