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屑病對患者的身心影響,難以筆墨形容,過去礙於藥物治療成效不顯著,讓人錯覺它是「奇難雜症」,無法有效控制病情。不過,隨著醫學進步,約於十年前面世的生物製劑,如今發展出不同治療機制,能更針對性對付發炎源頭,達到九成以上的病情改善。有皮膚科專科醫生勸喻患者,於病情初期盡早診斷,有助制訂更精準的治療方案,減低治療難度。
婷婷(化名)在演藝界有一定知名度,現在也是她的事業黃金期;誰想到多年前她是受銀屑病徵狀嚴重困擾,連外出也不敢的病人。她的病情早於中學時期浮現,多年來病情反覆,但這不阻她對演藝的熱情,她一直嘗試以各種經實證的治療方法,嘗試穩定病情。幸而,過去十年治療銀屑病的生物製劑有所突破,她亦因應自身病情,調整治療策略及藥物,現時情況已告穩定,病情亦無影響她的演藝之路。
目標清晰 勇於接受治療
像婷婷這個勇於治療的個案,其實並不少見,考慮到社交生活及工作,不少銀屑病患者均期望藥物能達到百分百改善。香港皮膚健康基金主席、皮膚科專科陳厚毅醫生指出,銀屑病是一種由免疫系統失調而引發的慢性皮膚炎症,病情反覆,雖然無法根治,但並非不能控制,只要因應病情作出治療,能夠有效控制病徵,將外觀的影響減至最低。
然而,即使對治療目標明確,踏出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陳醫生表示,大部份銀屑病患者求診時,病情屬於中度至嚴重程度,意味住治療已相對較遲,身體相當大的範圍也被紅疹覆蓋︰「患者起初對這病不太了解,希望先用各種非藥物治療、甚至各種偏方應對,但延誤合適治療,往往會令病情持續不受控,最終增加治療難度。其實及早診治,治療相對容易,可能只需要外敷藥膏或者注射短時間生物製劑便可,一拖再拖,反而適得其反。」
生物製劑 患者治療希望
當病情愈趨嚴重,患者或要透過生物製劑應對,才能減低發炎症狀。陳醫生指出,生物製劑針對引致發炎的源頭,例如抗腫瘤壞因子或針對白細胞介素等機制,經研究證實可有效控制病情。不過,他強調不同的病人個案,所需要的治療均不盡相同,患者在使用任何藥物前,均須先與醫生商議,考慮實際病情及目標,由醫生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案。
至於如何評估治療成效,現時會利用稱為「PASI」評分方法,透過量度銀屑病徵的覆蓋範圍、皮膚增厚及發紅情況,評估銀屑病的嚴重性,例如「PASI100」代表患者皮膚得到100%改善。以現時較常用的生物製劑為例,均能達到「PASI90」以上的改善。陳醫生補充,有效的治療不僅是生理病徵的改善,更多的是減輕患者的心理影響,讓他們不再擔心遭外界歧視,過正常的社交生活。
皮膚科專科陳厚毅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