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緒隨喜、怒、哀、樂的心情狀態有起伏,乃是人之常情。然而,當騷動的情緒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時而亢奮,時而悲傷,甚至因此作出不合常理的決定,那可能是患上躁狂抑鬱症的表徵。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出,部份躁鬱症患者病識感較低,對治療缺乏依從性。如病人對口服藥物抗拒,可以考慮長效針劑治療,有助持續穩定病情,減低對生活的影響。
躁鬱症患者會徘徊於兩種極端情緒之間,重覆地陷入異常興奮及抑鬱心情之中。精神科專科何浩賢醫生指出,躁鬱症主要是家族遺傳或環境因素所引起,但亦不一定有特定成因。除了過大的情緒起伏,患者在「躁狂期」時,精力會異常充沛,並會過份自信,可能出現購物慾增強的情況;但當跌落「抑鬱期」時,便會變得悲觀和感到絕望,對所做的事感到內疚。
情緒亢奮 決定不顧後果
躁鬱症患者在躁狂期時自控能力較差,經常做錯決定,當由躁狂期轉到抑鬱期時,常會為自己的決定感到內疚。何醫生曾遇過有位患者終日情緒亢奮,對生活前景充滿希望,甚至因此動用畢生積蓄自置物業︰「他們不會考慮後果,在情緒高漲時想做就做,但當時間一過,情緒步向抑鬱期,就會發現事情不對勁,並會後悔當時的所作所為。」而這名患者最終也敵不過抑鬱情緒而主動求診,才發現自己患上了躁鬱症。
何醫生指出,躁鬱症患者在情緒亢奮時不會有所自覺,亦較易因一些錯誤判斷而與家人爭執,破壞雙方關係。往往只有當病人跌入抑鬱狀態時,無法抵受悲傷情緒才會求診。他指出,躁鬱症患者病發時,情緒一般較為波動,家人或照顧者未必能只靠勸說去處理患者情緒,因此,適宜盡快帶同患者求診並接受藥物治療。如延誤治療,患者的情緒波動一般會愈來愈大、病識感變得更差,致使病情更難控制。
長效針劑 增治療依從性
躁鬱症在治療期間總會遇到一大難題,就是服藥的依從性,何醫生稱,現時治療躁鬱症分為口服藥物及長效針劑,透過調節及抑制「多巴胺」這種腦部傳遞物質,穩定患者的情緒︰「病識感較低的病人不能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出現問題、不願意接受治療。有些病人甚至會假裝服藥後偷偷吐出,大大增加治療困難。」他認為,萬一病人不配合口服藥物治療,可以考慮使用長效針劑,平均每月只需注射一次,有助增加治療的依從性,使病情更穩定。
當然,躁鬱症患者對藥物的反應需要觀察及評估,何醫生指治療初期會先用口服藥物,視乎患者病情及個人意願逐步調節,如有需要就會轉用長效針劑。他提醒患者,治療期間需要充份休息,學習處理情緒及生活壓力,減低復發機會。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所有預防及治療方法都有不同的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懷疑,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精神科專科何浩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