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11-07 04:30:56
日報

刷臉通關科技便民 通勤式灣區生活圈

分享:
刷臉通關科技便民 通勤式灣區生活圈

刷臉通關科技便民 通勤式灣區生活圈

中國內地本周在香港多個陸路口岸實施刷臉通關新措施,旅客只須通過人臉識別系統,數秒內即可完成過關程序,毋須再頻繁出示回鄉證或出入境證件。據實際使用者反映,刷臉通關較傳統方式節省大量時間,尤其在客流高峰時段,有效紓緩口岸擠塞情況。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加速,香港與內地之間的通勤式生活圈正逐步形成。所謂「通勤式生活」,是指人們在一個城市工作,在另一個城市居住,透過便捷的交通網絡每日往返,這種模式在國際大都會已十分普遍,如今也在香港與大灣區之間悄然興起。

深圳陸路口岸通關旅客今年提前40天突破2億人次,反映出深港兩地人員往來日益頻繁。這現象背後,是愈來愈多的香港人選擇在深圳居住,每日往返香港工作。隨著高鐵香港段通車,以及東鐵綫延伸至金鐘站,從羅湖口岸到港島核心商業區的交通時間大幅縮短,對在中環等地工作的年輕專業人士而言,在深圳居住成為降低生活成本的可行選擇。同樣地,港珠澳大橋的開通,讓在機場工作的員工可以考慮居住珠海,從珠海通勤至香港機場,甚至比從將軍澳出發更為便捷。這種跨城通勤模式,正在重塑香港人的居住與工作布局。

adblk6

類似的生活模式在國際大都會早有先例。東京都市圈以東京都為核心,擴展至周邊七縣,形成龐大的通勤區域。該區域內擁有密集的軌道交通網絡,總里程達7401.7公里,以放射狀加環狀的布局連接核心區與周邊城市。儘管東京房價高企,生活成本昂貴,但周邊地區如埼玉、千葉、神奈川等縣提供了相對可負擔的居住選擇,吸引大量通勤人口。

倫敦的情況亦值得借鑑。大倫敦區以市中心為圓心,向外擴展至32個行政區,形成多層次的通勤圈。傳統上,西倫敦與北倫敦是中產階級聚居地,而東倫敦與南倫敦過去因工業區背景,房價較低,吸引勞工階層與年輕專業人士。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與交通改善,東倫敦和南倫敦逐漸轉型,成為許多在金融城工作的年輕中產階級置業首選。倫敦的通勤模式顯示,當交通網絡足夠發達,居住選擇不再受限於地理距離,而是取決於通勤時間與生活成本的平衡。

這些國際經驗表明,通勤式生活是大都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對香港而言,隨著大灣區融合深化,愈來愈多市民將選擇在深圳、珠海等內地城市居住,以較低的生活成本享受更優質的生活空間。然而,通關便利程度仍是關鍵因素。目前刷臉通關在香港口岸仍處於試驗階段,速度與效率未如內地口岸般全面應用。若港府能加快引進更多科技,進一步簡化通關程序,將有力推動通勤式生活圈的發展。

大灣區與香港的通勤式生活圈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對於能夠遠程工作的職位,這種模式尤其具吸引力,員工可更多時間停留於大灣區內地城市在家工作,既降低生活開支,亦提升生活品質。這並非對香港的削弱,而是為市民提供更多元的生活選擇,本地商界需要適應這種變化尋找新的商機。特區政府也應正視這一趨勢,盡快對通勤式生活的人口流動進行全面調查與統計,並在醫療、教育、稅務、保險等政策範疇作出相應配套,為大灣區生活圈的成熟發展奠定基礎。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