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娛樂
2021-03-12 04:30:00
日報

美好香港, 只會製造美好的香港電影

分享:
田啟文認為《無間道》在今時今日不能拍成合拍片,「警隊裡面點可能有臥底?你咁樣係中傷。」(電視截圖)

田啟文認為《無間道》在今時今日不能拍成合拍片,「警隊裡面點可能有臥底?你咁樣係中傷。」(電視截圖)

實不相瞞,「香港電影是否已死?」這問題已經糾纏了我幾個禮拜——其實呢,就與我無關嘅,但作為一個睇香港電影大的人,扮諗吓,都得啩。
 

1.答問題前,自然要先釐清問題當中某些關鍵詞的定義。

2.「香港電影是否已死?」中的關鍵詞自然是「香港電影」——其實,甚麼才算是「香港電影」?

3.作為一個自問睇香港電影大的人,立即搲頭。一定要由香港人做導演?應該是必然的吧;一定要全部主要演員都是香港人?似乎也是必然,但事實是,過去不少香港電影的女主角都擺明不是香港人,像《陰陽錯》有倪淑君做女鬼(後來在《大迷信》又同李居明師傅拍住上勇闖高街鬼屋)、《用愛捉伊人》有早見優同(當年已經不是廿五歲的)校長談情說愛、《天若有情》更有台灣人吳倩蓮,扮演戀上正宗香港蠱惑仔華Dee的香港富家女。要求所有主要演員都是香港人,想法未免太狹隘。

4.那麼,故事場景一定是發生在香港吧。在過去,可能是,但現在,未必了,例如《少年的你》,一段由始至終發生在重慶(嚴格來說是以重慶再創造的城市)的青春殘酷物語,一樣可以成為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

5.或許真的要學田啟文所講,不要再拘泥於故事是否一定要發生在香港,總之,由香港人去拍的,便是香港電影了,反正最重要的是內裡的精神,田啟文也提出了一點,電影是需要有矛盾存在,過去內地觀眾鍾意看香港電影,就是因為在內地看不到——過去香港電影擁有一些在內地看不到的東西。到了合拍片年代,這些在過去香港電影(容許)看得到的東西,需要變成看不到。

《十年》還可以放映嗎?連高志森都答不來。

《十年》還可以放映嗎?連高志森都答不來。

6.我開始反思,在成長年代、在那個所謂香港電影盛世曾經看過的香港電影,一旦換了在今日去拍,應該點拍?

7.例如《癲佬正傳》。如果你有睇過,自然知道結局是多麼無奈,扮演社工的馮淬帆,被梁朝偉飾演的精神病患者在街市一刀斬死。如果是現在去拍,而且學高志森話齋,不把目標市場局限在香港,而是放眼(人口比英國加埋法國還要多的)大灣區,成為大灣區電影,不妨寫梁朝偉的角色在斬死人後,突然康復過來,因而知道自己罪行,深深懊悔,決定自首,接受法律制裁。但我隨即會諗,又不是80年代,在如此美好的大灣區,根本就不應該存在精神病患者!這種刻意製造矛盾以收煽情戲劇效果的故事,何止不應該拍,直情一開始就不應該諗。

8.又例如,假設拍《伊波拉病毒》續集《新冠病毒》,阿雞這類喪盡天良的角色自然不得好死,問題是處置了這個反社會壞分子後,故事不應就此完結,應該補多段,交代疫苗成功被製造,讓人民接種,從此過著百毒不侵健康新生活。當然,《伊波拉病毒》裡那些相當鹹濕賤格的劇情和畫面,務必統統刪除。

9.上述的,講真,不算難處理,真正難以處理的肯定是《十年》,難到連在電影業多年的高志森導演都不能夠肯定,在這個新時代是否還可以放映。如果,拍一齣《廿年》或《新十年》又如何?想像香港選舉機制在基於愛國者治港大原則下被徹底改革,執走所有漏洞,讓香港在再沒有那批忠誠的廢物阻頭阻勢下,變得Very美好——對不起,應該是「非常」美好才對,因為在美好的未來,連英文都唔使用。

10.終於想通了。「香港電影是否已死?」這類問題根本不用再拗,矛盾從來都只是人為,請相信「香港電影」只會以另一種更美好的方式永遠存在。

2000年至2009年,看見自己年歲在增長,看見香港在崩壞。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