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1-08-01 13:45:00

過度依附

分享:

這個星期不約而同見了幾個來自不同地方及家庭的青少年,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跟父母其中一方,仍然處於過度依附的關係中。 怎樣才算是過度依附?

 

Micahel今年已經20歲,在父母眼中一事無成,書好像一直讀下去看不到終點,Michael說:「我根本不喜歡讀數學,是媽媽喜歡。 我提出反對又沒有用,唯有按媽媽的意思。」Michael的父親在他小時候已不知所終,一直由媽媽獨力照顧,Michael說:「爸爸不在,媽媽把所有感情也投入在我身上,她的眼睛從來沒有離開過我,我覺得好痛苦。」但媽媽的感情卻不容易拒絕,Michael說爸爸已經令媽媽很傷心,我盡量也不想她不開心。所以只好默默跟著她的安排。

 

Jenny今年已經30歲,為了逃避跟媽媽的爭吵,決意搬出去居住,以為這樣媽媽沒有辦法影響自己的情緒,Jenny說:「搬走了,我和媽媽是少了見面機會,但一見面又是一樣的,她不停地說要我怎樣做怎樣改,我又忍不住反駁她,結果又是不歡而散。 媽媽的情緒影響我,我的情緒也影響到她,我們為甚麼不可以好好地相處?」從小到大,Jenny也伴隨著媽媽,不論媽媽跟爸爸離婚、生意失敗,Jenny也一一跟媽媽一起經歷,不·單是媽媽要依附Jenny才可以渡過難關,Jenny也成為媽媽的影子,一直緊貼媽媽的情緒變化,媽媽的開心成為女兒的快樂,媽媽的痛苦也成為女兒的悲傷。

Ad Block

 

Sally今年40歲,就算已經事業有成,一跟爸爸碰面,便火氣很大。 Sally說:「我的爸爸究竟知不知道,我有能力才可以有今天的成就。 為甚麼每次見面也要批評我這樣那樣,還叫我不要得罪人,每次他教訓我,我不反抗的話,他真的以為我得10歲呢!」是爸爸看不到Sally的成就或是太習慣跟女兒沒有界線的關係,爸爸對女兒的依附,也只可以利用這些對話靠近自己。

 

每個人也需要在感情上有所依附,從嬰兒時期我們的依附對象多數是父母或照顧者,直至青少年階段,我們的感情依附也從父母身上轉移到外面的世界,包括朋輩、學業等等,如順利過渡,孩子便有機會建立獨立自主的生活。但這過渡也需要父母調節跟孩子的關係,而慢慢地讓孩子可以走自己的路,父母不用再拖著他們一步一步地走,孩子已經長大,有能力照顧自己的需要。 依附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過度的依附,只會令雙方關係變差,更難建立健康的父母與子女關係呢!

Ad Block

 

Email:[email protected]

Ad Block Ad Block
留言專區
Ad Block Ad Block
相關專欄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